补短板 惠民生 五年医疗卫生投入26亿 我市医疗环境大变样
健康是福!医疗卫生的发展牵动着千家万户。过去五年,我市投入超 26亿元,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卫生服务功能。作为一项惠及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民生工程,晋江的医疗卫生改革正朝着“卫生强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前不久,市民小刘在搭乘电梯时发生意外,造成全身多处骨折,生命垂危。一个多月的时间,小刘做了两次手术,脱离了生命危险,身体也慢慢康复了。
小刘家属:(刚开始)没什么生命体征,身体输血换了三次血,这边的护士都挺细心的,医生都很负责任,我们问什么 他们都很细心给我们解答。
树兰医疗晋江市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张金山是负责小刘手术的医生,他告诉记者,小刘的手术难度并不大。
树兰医疗晋江市医院副院长 张金山:在泉州三甲医院都很少有的手术,我们都在开展,颈椎 腰椎对我们来说是很普通的手术,我们一个月都要做十几例,我们之前通过跟泉州二院的专家合作,接下来经常跟树兰医疗(专家),也带动了很多专家会经常来交流 指导做手术。
近年来,我市不断扩充优质医疗资源,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同时也在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磁灶中心卫生院在这五年里得到长足发展。 从2012年至今,新增卫生技术人员50人,增设多个科室以及开通市120急救中心磁灶急救站,邀请多家医院专家过来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医”。在2015年,磁灶中心卫生院成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病人满意度从2012年的84%提升至2016年的92%。
市民 吴雪玲:现在小孩在这边打预防针 做体检都挺方便的,报销 门诊有增加,大医院的医生过来坐诊,都挺方便的。
磁灶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颜芳婷:新院是2014年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整体搬迁入住 ,辐射面也非常广,辐射到晋西北这一片的群众,包括周边的南安市、晋江内坑、紫帽群众,都可以在比较近的地方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五年,我市的基层基本医疗有了保障,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得到进一步扩充。在“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卫生经费26.12亿元,从多方面促进我市医疗事业的发展。
(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先后有7家医院成功创建等级医院,现有三级医院2家,二甲医院3家,二乙医院4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新技术100多项,承担各级科研课题80多项,承办国家级和省级高端医疗学术交流活动13场次。我市荣膺国家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在医疗卫生资源方面,“十二五”期间,共策划生成卫生建设项目24个,床位1374张,按常住人口计算,千人床位数从1.75增至2.17张,共招聘卫生技术人员1280多人。
在医疗保障体系方面,“十二五”期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大幅度提高,从2011年的230元提高到2016年的580元,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参合群众获得补偿14.76亿元,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从63.4%提高到77.1%,大病补偿累加封顶线由35万元提高到60万元,以户为单位受益面达100%。
在公共卫生体系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普及,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40元;我市先后荣获第二轮全国防艾优秀综合示范区,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称号。
在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在4家市直公立医院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建立公益性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