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以“一业一证”改革 破解市场主体“准入后准营难”
当前,晋江正积极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那么开展情况如何?又有哪些成效?即日起,我们开辟专栏,对部分市直单位“一把手”进行访谈,从职能上谈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达到的效果以及今后的打算,在解放思想中再创“晋江经验”新辉煌。首先来看第一期。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我市主要窗口单位,在“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等重点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在全市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行政服务中心立足部门职能,找准工作中薄弱短板,通过破解思维定势和机制体制障碍,提出一批含金量高、实操性强的思路措施,进一步提升发展质效。
随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增市场主体也在逐渐增加。而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中心经过深入研究讨论,精心收集意见建议,找出了市场主体“准入后准营难”这一薄弱短板。
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 杨志勇:比如我们要开个餐饮店,那么首先要去办理营业执照,办完了营业执照,只是取得了市场准入的资格,后续还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和消防安全检查,后面这两项许可证办理就叫做市场准营。现阶段,在市场主体的准营环节上仍然需要办理很多部门的行政许可,这些行政许可还存在多头审批、程序繁杂、审批较长的问题。
杨志勇介绍,为破解这一薄弱短板,中心借鉴上海浦东地区的经验,提出“一业一证”的改革举措。“一业一证”改革,就是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推动审批服务从“以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一套标准、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证准营”。
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 杨志勇:我们一是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在年初就已经详细制定了“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并向省上争取了作为改革试点地区的资格。二是梳理业务流程,通过业务流程的再造,大幅缩减了申报材料和审批时间。就开办餐饮店的准营环节来说,申报材料压缩了29%,填表要素缩减了35%,特别是在审批时间上压缩了47%。
杨志勇表示,除“一业一证”改革外,今年2月份,中心还推出了政务服务大厅的“免证办”服务,即在政务大厅办事时,闽政通“电子证照”模块中能够生成的电子证照,都不再需要提供实体证照。这一举措日前也被省、泉州列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 杨志勇:另外,我们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服务重点项目落地方面,推出了“1+2+X”的帮代办服务机制,为项目业主提供更贴心的“保姆式”帮代服务,来助推重点项目的快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