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中国芯”为什么这么红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23-10-07 查看数0

前段时间,河南省民权县的国产胡萝卜新品种“禧红202”播种工作异常火热,这个由中国农科院和晋江企业合作选育出来的国产种子走出福建,在河南等地推广种植。今年,它在国内的种植总面积已突破了3000亩。那么,“禧红202”为何这么火呢?

每年中秋节过后,就到了福建胡萝卜播种的季节。刘建家是晋江的胡萝卜种植大户,他的梓源农场从2008年就开始种植胡萝卜。种子“扼喉”困境,让他深切体会到干农业的艰辛和无奈。

晋江市梓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建家:没有国产的胡萝卜(种子),那就全部要去买进口的。对我讲是很难,很难买。到现在我还是很难买,也是供不应求的东西。

什么时候老百姓种胡萝卜,能不受制于人呢?刘建家期盼着。2019年3月,他从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得知,中国农业科学院方智远院士的团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蔬菜优良品种,其中就有胡萝卜。而他正有意与企业合作,建院士工作站。刘建家二话不说,马上飞到了北京。

晋江市梓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建家:我就给他介绍这边的情况,种植胡萝卜面积,包括发展空间,可以延伸的土地。还有我们这个是在秋季种植的,天然的反季节,我们这边的气候比较适应。他没想到这边有这么大的农场。

晋江是福建省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也是我国冬种胡萝卜大县域之一。种植面积近6万亩,年产值超6亿元。产业虽大,种子却难求,这种情况令方院士动容。仅仅谈了半个小时,曾拒绝过多家企业合作邀请的方院士,破天荒地决定和刘建家合作,一起选育新品种。可回到农场的刘建家,心中仍不免忐忑。一个农民,能不能帮院士培育好种子,自己完全没把握。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学农学专业的彭雪娟,几次上门,终于请来她帮忙。很快,他们成立了一家负责种子试种和推广的公司,在距离公司最近的田地里,划出四五亩地,专门种植试验品种。几个月后,亲自到农场考察的方智远院士,看到这些成果,非常满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方智远:这个地方也比较好,冬天发展蔬菜很有潜力。用最好的地方,推广我们最好的品种。

试验田的工作更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加入,刘建家把刚从大学毕业的侄子刘泽洋叫回来帮彭雪娟。此后,每隔十天半个月,彭雪娟和刘泽洋都要配合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庄飞云采集相关数据。自主品种的挑选极为严苛,外观、产量、抗性,甚至口感等各种性状,都必须具有优势。每年从试验地里挑出来的1000多个品种,可以进入下一轮选育的不到5%。而这5%的品种,还要经历多轮更严格的考验。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庄飞云:真正的一个品种出来,我的计算概率,至少是万分之一的概率。也就是说,99.99%是要淘汰的,甚至有的比这个还要低。

消耗掉一代人的青春,试验田里才终于有几个品种脱颖而出,“禧红202”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容易管理、条形整齐、根尾圆钝、口感极佳的胡萝卜,把最佳的条件都凑到一起,是成千上万次的失败,才换来的一次无可挑剔。

晋江市梓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刘泽洋:测一下糖度吧。

福建省胡萝卜甘蓝新品种引进及示范服务团队成员 彭雪娟:糖度11

福建省胡萝卜甘蓝新品种引进及示范服务团队成员 彭雪娟:这个品种首先就是香味,有点像清香型的,生吃的时候入口比较不会涩。第二就是糖度高,正常胡萝卜的糖度是5到7度。它生育期之后基本上都会稳定到8到12度之间。

第一波推广开的“禧红202”,就这样在闽南的秋天里生根发芽了。经过一百多天的阳光和水分的滋养,胡萝卜在第二年开春,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这些胡萝卜被送到全国各地的菜市场,甚至远销东南亚和日本、韩国。

从实验室,到广泛走上老百姓餐桌,“禧红202”还有一段路要走。而在它的身后,更多的“中国芯”,正在强劲地跳动着,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