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候鸟留鸟和谐相处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25-03-01 查看数0

初春时节,气温回升,春季候鸟迁徙季拉开序幕。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晋江围头湾等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每年春秋迁徙季都有数万只候鸟经停这里休息、觅食补充能量。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在泉州湾河口湿地,成片的红树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枝叶交错间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生命力。红树林以其独特的根系结构,牢牢扎根于潮间带的泥滩中,不仅抵御着风浪的侵蚀,还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林业资源监测中心主任  吴锟福:在1月份的泉州湾蓝色海湾鸟类监测工作中,共记录到 94种鸟类在此栖息、觅食。其中,珍稀鸟类的身影尤为引人关注,黑脸琵鹭有5只;黑嘴鸥数量达200多只。而在众多鸟类里,黑腹滨鹬的数量最多,多达15000多只。这些鸟类共同构成了蓝色海湾冬季独特而迷人的生态景观。

天气转暖,有一部分候鸟已经北迁,整体候鸟还是很多,随着潮水的上涨,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上空出现壮观的“鸟浪”,水鸟如同浪潮一般在空中翻滚盘旋,蔚为壮观。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若海:鸟类是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示物种,特别是近两年,实施互花迷草处置,以及我们这个生态修复这个措施以后,泉州湾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近期的监测调查我们也发现,这几年鸟类的这个种类和数量,也在进一步提升。

其中,其中记者发现,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换上了繁殖羽,戴上了“黑色的礼帽”。

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 吴轲朝:黑嘴鸥11月份来的时候,它整个头是白的,然后到现在2月份的时候,它就开始已经转化为,专业术语叫繁殖羽,整个头就变成像戴着黑帽子一样的。3月份就逐渐开始北迁了,它就等于换完繁殖羽就开始要往回北迁去,回去他的繁殖地了。

近年来,泉州市通过种植红树林、短叶茳芏、碱蓬等盐沼植物,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湿地植物群落,形成海岸复合植被防护体系,修复湿地生态,保护湿地底栖生物,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若海:从季节性角度来看的话,鸟类以冬候鸟和留鸟居多,对泉州湾这个区域而言的话,有一部分的冬候鸟开始北迁,北迁的时候会在泉州湾这边进行一个短暂停歇,同时也有一部分夏候鸟也陆陆续续开始往北迁,也会在泉州湾这边进行一个停留。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工作人员还设立警示牌,禁止乱捕盗猎、禁止破坏栖息地;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定期人机巡查;定期进行鸟类栖息地垃圾清理;定期面向公众开展保护鸟类宣教活动;以及成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及时救助受伤的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