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纺院海西分院:发挥平台优势 引领纺织鞋服产业创新
- 21-03-12 19:23:49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纺院海西分院是我市引进的一家“国字号”科研平台。作为家门口的科研平台,中纺院海西分院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进科研创新,引领纺织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纺院海西分院这个不到40平的会议室,是平台在晋江建院科研成果的缩影。每一次的采访,记者总能在这里有新收获。这一次,研发人员郑云波为我们展示了最新的实验室开发成果——环保阻燃莱塞尔纤维。
中纺院海西分院研发人员 郑云波:这是普通的莱塞尔纤维,遇火极易燃烧。这是我们经过阻燃合成的一种新型的环保阻燃剂,改进完之后的阻燃莱塞尔纤维。你看很难把它点着。它的极限氧指数可达到30%以上,此外它的耐水洗性能可达30次以上。
而由这款环保阻燃莱塞尔纤维制成的面料同样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谈起阻燃面料,大家并不陌生,不过要赋予其绿色环保的功能却不简单。为了攻克这个技术难题,中纺院海西分院专门立项,研究环保阻燃莱塞尔纤维的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
中纺院海西分院副院长 郑小佳:这个是我们去年承担的一个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这个项目是我们和纺织院校,再联合企业采用产学研的形式,开展的一个项目。那么这个项目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给莱赛尔纤维增加功能性,提高它的附加值。
莱塞尔纤维俗称“天丝”,是以木浆等天然原料经溶剂纺丝方法生产的一种新纤维,因绿色、环保、创新,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绿色纤维”。中纺院经过多年的研发,打破奥地利兰精公司长期的技术垄断,成为全球第二家、国内唯一一家掌握莱塞尔纤维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现在,这一技术再次升级,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阻燃改性,产品应用范围也从卫材、家居、服装等领域进一步拓宽。据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开发研究,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环保阻燃剂的合成,并在面料上面进行小试、中试,正在准备大试阶段。
中纺院海西分院副院长 郑小佳:莱赛尔纤维,前几年基本上是在2万多一吨,那么目前也有1万多将近2万一吨,那么经过阻燃处理的话,它的附加值能够达到将近10万一吨。0420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个新的纤维的引进,同时对它的性能进行提升,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我们当地的产业里面去。
高附加值、差异化、功能性新产品的开发,是中纺院来到晋江的一个主要任务。2013年10月,中纺院注册落地晋江,边建设、边科研、边转化、边服务,即使疫情也不停歇。2020年,平台在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1项,泉州科计计划项目2项;全年共走访企业330家次,收集并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项。
中纺院海西分院副院长 郑小佳:我们中纺院在这边设立的分院,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当地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方面, 我们也开发了有几十种300多款的新产品出来,在企业的运用过程当中也得到很好的反响。
作为一家“国字号”科研平台,中纺院海西分院不仅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要在科技创新上有所引领。依托总院在医用纺织品的强大技术和人才资源,中纺院海西分院在晋江跨界开展高端生物医用纺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填补福建省乃至国内的空白。
中纺院海西分院副院长 郑小佳:医用新材料的开发领域上面,我们目前已经建有三条的生产示范线,为主进行三个系列产品的开发,一方面是属于植入人体的可修补的材料,比如说像人造皮肤,后期还会延伸到心脏补片等等。另外一个领域是医用的冲洗液体,再有一个领域就是我们与高校联合开发的一个器官培养液体。
除了自主开发创新,中纺院海西分院还引进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连续四年承办 “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活动”。去年面对疫情的特殊情况,活动采用线下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发布了43项最具价值的行业科技成果,并通过“成果推介”、“现场展示”、“线上云展”等形式,促成多家企业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4.3亿元。
中纺院海西分院副院长 郑小佳:纺织鞋服产业集群在这里,我们跟当地的企业接触过程当中,也发现他们对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有很强烈的需求,所以我们既然是作为政府引进的平台,我们也有义务把全国各地的优秀科技成果产品带到晋江来,最后促进他们的对接落地。
去年国内疫情发生后防疫物资紧缺,中纺院海西分院也发挥平台优势,为柒牌等企业转产提供相关技术和检测标准支撑,并促成柒牌与中纺院签订5万米防护服面料供应合同,生产防护服18000余件,促进本地口罩和防护服短时间复工达产。
中纺院海西分院副院长 郑小佳:我们既然是一个科研院所,我们就要在创新上面有所引领。今年从国家到省里到地方,把科技创新推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作为我们科研院所的话,我们也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
接下来,中纺院海西分院将坚持两条腿走路,同时推进常规功能性纺织品和医用新材料的开发;加快“三创园”科研大楼的装修,争取今年年底搬迁入驻。同时落地推广在研项目的科技成果,助力纺织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纺院海西分院副院长 郑小佳:一方面把外界的资源引进来,另外一方面我们用自主创新来引导企业创新,再一个是服务当地企业的发展,和他们共同解决一些共性技术难题,通过这么几个方面来推动我们纺织产业,整个晋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