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践行科教兴国 办人民满意教育

  • 22-10-25 18:38:23

党的二十大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学生培养上,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始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通过开展三级课程落实科技教育,除开展普及性科教课程外,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类校本课程及专业队课程。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管理负责人 黄襄旺:我们长期开发和实施科技创新链的校本课程有电脑机器人课程、电脑编程、无人机编程课程、电子制作课程等。这些是面对一些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所开设的拓展性科教课程。第三级课程是我们的专业队课程,我们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来开展科技社团专业队课程,目前有无人机和机器人两个项目。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 姚学锐:我学了两年,我觉得很好,学习机器人课程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此外,学校每年开展一次科普周活动,定期开展电脑制作比赛和各项科技创新和智能设计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来培育肥沃的科技教育“土壤”。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管理负责人黄襄旺:这一些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我们学生对科技的认知,以赛促学,在广大学生心目当中播撒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营造一个比较浓厚的科学学习的环境,推动我们学校科技教育的稳步持续健康的发展。

学校立足于新时代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大力度发展科技教育。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还成功申请到福建省首批人工智能项目校,将会受赠一批面向低中高不同阶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器材,至少600名学生可以直接享用受益。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管理负责人 黄襄旺:现在学校也正在投入建设三间人工智能的专用室,预计会在十一月份投入使用。届时我们会在一年级十二个班级开展人工智能入门的通识课程。在中、高年级增设两个班级人工智能的校本课程,会在课后延时服务增设两个班级的人工智能社团专业队课程。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在三到五年的时间之内,打造一个结构更合理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的一个课程体系。

未来,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将努力打造一个结构更加合理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培养一支专业素质强硬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完善一整套先进的科技教育设施设备,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未来强国人才后备军。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强国最核心的就是要建好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晋江一中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晋江一中党委副书记 蔡清涵: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我们的名师,招进一些素质优秀的老师,特别是我们几个部属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引进之后,我们在教师成长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成长计划,包括我们各级培训。

在强大的教师队伍支持下,晋江一中积极开展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助推人才培养,为清华北大等名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

晋江一中党委副书记 蔡清涵:我们将努力构建党建引领、各方面协同的这种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也希望用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提供人才支撑,贡献一份我们大一中人的力量。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一个与时俱进、任重道远的奋进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晋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晋江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十三五”时期,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新增教育用地约2553亩,累计投入28.8亿元,建成165个项目,新增5.37万个学位。除此之外,我市始终坚持教育公平惠及全民,坚持“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两为主”“零门槛”确定260多所定点学校,推行来晋务工人员子女积分优待入学政策,每年安排1000个公办学校积分优待学位,保障义务教育阶段92.1%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教育脱贫攻坚有效落实。

面对晋江教育发展体量大、生数多的问题,未来晋江将着力解决,建设全生命周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优质教育、优质师资供给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