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树新风 晋江:清风劲吹万象新

  • 24-05-11 19:35:24

婚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参加集体婚礼的多了;丧事吹吹打打的少了,注重人文关怀的多了;庆生祝寿攀比的少了,节俭简办助力慈善的多了……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近年来,晋江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采取多项举措破除陈规陋习,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喜俗新办”“白事简办”在一些地方蔚然成风。

在东石镇塔头刘村,为了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村里从2018年开始推行新的村规民约,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东石镇塔头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永进: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出外的乡贤,他本来是想回来给老母亲做生日,经过我们的劝导,他就捐了20万元,简单地把他母亲生日办了。

以规立德树乡风移风易俗助慈善

塔头刘村的村民用节省的礼俗开支助力慈善,自2018年以来共捐资500多万元,用以支持教育、养老等公益事业。移风易俗减轻“人情债”,助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项政策的好处,“喜俗简办”从被动变为主动。

在灵源街道灵水社区,一场“移风易俗树新风”慈善捐赠仪式吸引了诸多群众前来观看,两户居民共捐赠95万元,助力社区慈善事业发展。近几年,灵水社区加大对“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引导社区居民破除大操大办的传统观念,将节省出来的开支捐给社区慈善协会。

灵源街道灵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吴明筑:自从2013年成立这个慈善协会到现在,总共得到灵水海内外乡贤的捐资差不多三千万元。

如今,晋江市共有6个镇街、56个村居、61个村(居)规民约、75人进入泉州、晋江两级移风易俗“三个100”工作典型。他们倡导简办红白喜事、捐赠公益事业的新风尚,节约下来的礼俗开支纷纷流向公益事业。截至目前,晋江市慈善总会共设立冠名基金207个,红  白喜事及民俗活动节省的捐资超1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超18万人次,慈善项目涵盖扶贫帮困、助学支教、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创业就业、助老助残、妇幼福利、青少年发展、便民服务等诸多领域。

搭建宣传平台弘扬时代新风

近年来,晋江市对党员和公职人员关键群体进行严格管理,落实政策规定、严格执行规定、强化督促落实,示范带动引导全社会移风易俗。坚持每日辖区移风易俗动态监测处置报告和月通报制度,由市文明办首倡丧事信息一日一报送和丧事简办一日一推送制度,由市民政局执行治丧信息“当日上达、当日下达”。

晋江市殡葬事务中心负责人 庄志坚:2022年以来,我们对全市丧属及丧事承办人发送移风易俗提醒短信累计两万三千多条;联合文明办等部门开展11轮红白喜事操办明察暗访,涉及19个镇街及13个镇级殡仪服务站,全市治丧时长控制保持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晋江市文明办协同民政、妇联等部门以全国妇联移风易俗试点、省婚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策划婚俗改革“三个一”工程,开展多场主题宣传活动。

晋江市婚姻登记中心主任 许宝婷:近几年,晋江市婚姻登记中心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将婚俗改革融入登记服务,举办晋江市集体婚礼、户外颁证等一系列婚俗改革主题活动,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设立晋江市婚俗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发挥婚姻登记窗口宣传阵地作用,发放婚俗改革倡议书,点对点向新婚夫妇发送婚事新办简办倡议短信。

晋江市创新推出“晋江市新晋家庭能力促进平台”,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持续深耕“爱‘晋’万家”婚姻家庭辅导品牌。同时结合2.14、5.20、双11等特殊日子,开展涵盖婚姻家庭沙龙讲座、移风易俗倡议等一系列婚俗改革主题活动,引导传承良好家风家教。

推动家风家训传承培育健康生活风气

为了强化新时代家庭观教育的指导服务,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晋江市出台相关工作方案,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培育行动实施方案》,依托多种宣传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晋江市委宣传部公民道德建设科科长 苏桂清:家风影响着民风和社风,所以我们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时候,同步推进了乡风文明联系点和家风家训馆的建设,培育了磁灶镇大埔村、金井镇围头村以及五店市传统街区三个省级乡风文明联系点和家风家训馆,打造了“家风书场”品牌,以传统曲艺、基层宣讲、媒体宣传、文化宣介为主要形式,用身边的家庭美事、家风美德、家教美育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2022年以来,晋江市新增“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主题景观小品近100处,更新公益广告10000多幅,村居广播覆盖率100%。

德化人心,好氛围凝聚向心力。从宣传栏到新媒体平台,晋江各地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不断扩大主流阵地,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一言一行,成为市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