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戏剧人的坚守与传承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17-09-16 查看数0

在闽南传统文化中,传统戏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晋江也素有 “戏窝子”之称,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剧)之乡”称号。多年来,这里活跃着一批又一批戏剧人,他们在用每一句唱词,每一个精湛的演绎,来展现和传承着闽南戏剧的文化魅力。

曾文杰正在教90后高甲戏演员王培焕排戏,而这样手把手教学唱功精华,在艺校培养中却是缺失的。

晋江高甲戏剧团演员 王培焕:真正踏入这个行业,去到艺校,来到剧团才知道,说的每一句台词,唱的每一句曲,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是非常不容易。

柯派高甲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曾文杰:我们也在想办法,比如说我们团里面,用我们自己这些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的退休老师傅,开始融入这里面,帮助这些学生。

对于在晋江活跃着的20个民营的高甲戏剧团来说,高甲戏剧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一定困难。洪金喜和丈夫都是高甲戏出身,在1996年的时候,他们抱着栽培新人的目的,开始办了训练班,这也是晋江民营剧团最后一批开办训练班。

联兴高甲戏剧团演员 洪金喜:我们如果没有栽培这些(年轻人),就已经没有(继承的人),在我们晋江,我们算是最后一批,之后就再没有人办训练班,实际上办训练班是很赔钱的。

作为晋江的一张文化名片,晋江高甲戏剧人一直在努力,传承晋江高甲文化。而掌中木偶在人才培养上,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南派布袋木偶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颜洒容:怕木偶这个古老的剧种流失掉,所以必须要有接班人,像我退休了,我也老了,我不可能一直演木偶。现在就要新人一代一代培养起来。

颜老师告诉记者,今年从艺校毕业的这批学生,已经是晋江木偶剧团第四批从专业艺校毕业的学生了。他们将跟着剧团的演员,唱腔、念白、手上技艺等再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中坚力量。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颜洒容:有的比较好,有的比较差,经过培训再锻炼,有的会再提高,我们再来甄别,就是这样。

晋江戏曲文化底蕴深厚,除了高甲戏、掌中木偶,还有打城戏、歌仔戏、梨园戏等剧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戏剧从业者约有1000人。为了加大传统文化保护,推动戏剧传承,除了选拔学生送艺校培养,每年坚持举办晋江市戏剧展演节外,今年晋江还推出了民营高甲戏行当比赛,综合展现晋江高甲的戏曲魅力,提升戏剧人才的专业水平。

市文体新局文化科科长、晋江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陈诗章:我们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更讲究的是活态传承,活态传承是通过人为媒介,最后精彩的演出,是要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给所有的观众展示,所以人为媒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在人才培养,在人做了一些文章。也希望通过这些艺术人才的培养,带动整个戏剧的艺术水准,跟整个艺术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