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晋江经验”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19-07-09 查看数0

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晋江经验”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加快城市和乡镇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近年来,晋江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入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系列报道《县域改革进行时》今天播出《弘扬“晋江经验”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这两天,记者在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看到,工人师傅们正抓紧对这栋“和平祖厝”进行修缮。

张志平: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和平祖厝”施工技术人员:预计在国庆节左右会完成“和平祖厝”整个工程的修缮。

由于村里大部分中青年外出生活,有600多年历史的梧林村慢慢成了“空心村”。2015年起,晋江成为农村“三块地”全国改革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梧林村的命运出现转机。

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村里破败的老建筑得以流转入市,由政府征收后修缮保护。这两年,晋江又将梧林古村落保护开发列入文旅重点项目,引入资本化运作。

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 施成祖:预计今年年底我们可以完成55栋的古建筑修缮,然后在2020年的5月份,景区会局部对外开放。

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蔡清渠:对传统的民宅进行保护和修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闽南古村落,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

自2015年以来,晋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全市累计盘活闲置农村低效用地13500多亩,共完成24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

农村的人居环境,也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发生着变化。东石镇潘山村通过拆搭盖、扫垃圾、清沟渠、借地块,为实施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建设公共设施等腾出空间超2万平方米,建设一处姓氏文化园,展示村里13个世居姓氏的渊源文化。

 晋江市东石镇潘山村村民 吴世志:以前没有这些绿化,都是那些草啊垃圾都很多,然后整治了这些,你看每天一出来都是花花绿绿的,感觉就是跟以前差很大。

今年,晋江策划生成以“一革命四行动”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181个,预计投资7.11亿元。要求全市各村、社区制定整治清单、明确整治措施、整治时限和责任人。

晋江市提出,实施“全市一城”发展思路,围绕“为民建城、为民管城、为民创城”理念,将全市649平方公里作为“一座城”来统一规划,推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功能配套等充分对接,突破“二元”结构。

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 刘文儒:这些年,我们晋江市先后承担了三十几项的国家级试点工作,其中包括新型城镇化、“三块地”的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有些在全省、在全国得到推广。/改革是我们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把产、城、人,这三篇文章做足,围绕着产业、围绕着城乡、围绕着人能够全面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