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时 红色记忆之内坑亭顶村红色粮仓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19-09-21 查看数0

位于内坑镇亭顶村的红色粮仓是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它是当年先烈从事革命斗争的物资储备中心,对晋江乃至整个大泉州的解放都起着关键作用。如今,经过修缮保护,这里已经成为留存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亭顶村红色粮仓革命遗址,是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闽南古大厝,分为庭院和主体建筑两部分。为了留存红色记忆,各级部门总计投入了150万元对该建筑进行修缮,并于今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

内坑镇亭顶村老人会会长 曾火炎 我们除了红色粮仓党员教育基地以外,我们还在里面设了一个我们曾氏的家风家训展馆,还设了一个昇文学堂的迁变,还设了一个当时亭顶这些参加地下活动的人,包括菲律宾那些菲律宾共产党怎么组织资金帮助中国共产党怎样抗日。

如今,随着红色粮仓遗址的对外开放,那段尘封多年的亭顶村地下党活动历史也逐渐被世人所了解。

内坑镇亭顶村老人会会长 曾火炎 当时没有叫红色粮仓,当时是叫粮食储藏中心,1946年就开始陆陆续续有在这里储备,那个时候主要的目的可能就是要解放大泉州,解放大泉州你粮食没有储备,兵家有一句话未行军先行粮,你粮食没有准备要怎么解放大泉州呢,肚子饿怎么打仗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重要的战备物资储藏中心,当年缘何会落地在亭顶村的这栋闽南古大厝呢?

内坑镇亭顶村老人会会长 曾火炎 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亭顶的群众基础好,第二个部分是这个房子结实牢固,地处村落最边缘,第三个部分是当时晋江地下党的中心县委设在后山,后山跟我们相隔不远,第四部分当时在运粮食都是用驴驮载,驴驮的组织者是亭顶人的舅舅,他有一个姐姐嫁到亭顶,人可靠。

对于红色粮仓的修缮,坚持的是修旧如旧的原则,除了保护建筑本身的传统风貌外,也最大限度真实还原当年革命时期的生活情况。

内坑镇亭顶村老人会会长 曾火炎 这个是栗桶,存放稻谷的,这种叫做布袋,我们现在都叫麻袋不叫布袋,这个栗桶大概有100年历史,布袋(年代)更早。当时红色粮仓的东西就是用这个来装。真真正正就是要让大家看,还原当时的情景。

红色粮仓的存在,是老一辈亭顶人参与解放战争的光荣见证,这种荣誉感也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亭顶人的心里。如同曾火炎一样,他们现在都成了义务讲解员。

内坑镇亭顶村老人会会长 曾火炎 红色粮仓发生在亭顶,我们又是亭顶人,我们就是有这种责任,亭顶人介绍亭顶的事情,这种是多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讲给别人听呢。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在不讲给别人听,以后年轻人不知道,再以后就更不知道。

从今年3月到现在,曾火炎接待前来红色粮仓参观的人数已经将近2000人,除了本地的访客外,还有来自西藏、内蒙古等边疆地区的游客。红色粮仓成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这里孕育而生的红色革命精神也在游客一次次的造访中,不断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