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篮”村BA——看见乡村活力蒸腾的样子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24-02-09 查看数0

村BA,原是对在农村举办的篮球比赛的一种戏称,但随着群众体育的兴盛,民间篮球根基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村BA比赛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接地气、“不讲究”,村BA让群众看到了体育最本真、最美好的样子,同时也潜移默化地,重构着乡村的生活方式。

基层篮球,风靡于闽南的镇街村庄,“出门打球去”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也由此衍生出了一些篮球村、野球村,晋江东埔,就是一个缩影。

东埔村,距离晋江城区近30公里,是晋江市英林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人口3000多人,是闽南地区远近闻名的“篮球村”。吴韦毅,就是在这“篮球村”里长大的一名篮球爱好者。

晋江市东埔村篮球爱好者 吴韦毅:小时候就看到长一辈的人在打,所以从小时候我们就对篮球有一种认识,有一种认知,然后发自骨子里喜欢它。

从17岁开始打篮球,一直打到29岁。在吴韦毅的印象中,祖辈以来无论是亲朋好友、抑或是厝边头尾,大家都喜欢办篮球赛,他也一样。在生活苦难的年代,没有篮球,村民就用布料捆扎成球;没有篮板,大家就用两根柱子加一块木板,再搭上一个铁圈,也能在农闲时,痛痛快快地打上一场球。

晋江市东埔村篮球爱好者 吴韦毅:所以说我们东埔村篮球文化,可以推早到60年代开始。所以这都是村子里发自骨子里的热爱,所以才有后面14届金榜杯的历史。

从1995年就开始做裁判的施金钻,20多年来,见证着晋江篮球从草根逐步成熟、并走向了专业化。因为在晋江,无论是职业篮球,还是民间篮球氛围都十分浓厚。

晋江村级篮球联赛裁判 解说员 施金钻:我们晋江现在一千七百个的篮球比赛场地,为我们篮球赛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二,我们有众多的篮球人口。现在晋江有两百多万人口,我估计会打球的要占百分之四五十,相当于差不多一百万。一百万人懂球会摸球,所以说这个基础是有的。很多地方,有的是出国,像到中东,到东南亚,他们都回来打这个基层赛了,你说夸不夸张。

作为本土村BA,晋江基层村级篮球赛从1993年的首次开赛,至今已经举办了29届,参与球队从16支发展至最多51支。体育魅力深深牵动了乡土情怀,全民参与成就了全民狂欢。在晋江,一听说要办篮球赛,捐钱捐物,甚至捐大米、香菇、猪肉的都有。出钱、出力、出技能,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参与其中。

晋江村级篮球联赛裁判 解说员 施金钻:我们晋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众筹,包括比方每个乡村办比赛,也是通过我们众筹。我们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奋力前行的,从来不落下的。你要让每一年的这种年份,记住你这个村BA,记住你这个村级篮球联赛。当你以后老了,给你的孩子,给你的后面的这些年轻人在讲的时候,我们当初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在晋江,家家有篮球、村村有球场、天天看比赛。以赛代练,是许多镇村篮球队的普遍现象。与职业球员不同,他们没有专业的训练球场,大伙都是凭借着一份热爱团结在一起。

晋江市池店镇篮球队队长 李汉森: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市镇领导的支持,村领导的支持,这个氛围是一直传承下来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像金钻老师他们组织的这个比赛,他们一天组织有好几十场、十几场,所以这个赛事就推动了我们这些人的一个提升度,球技提升的一个平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就是永不言弃的精神。

冒热气、聚人气,村BA的热度从赛事项目辐射到吃、住、玩等多个领域,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实现了“村赛事”带动“村经济”,展现新时代农民的新风采。

美食摊主 张子强:哇,这个氛围很好,有这个平台来推广我们这边的特色,这种小吃,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边有这种东西。

摄影爱好者 刘翼:因为作为摄影爱好者,我们这几天天天来拍的,我感觉到不管从组织、从观众的这种精神面貌,还有运动员整个的(状态)都非常好。

赛事组织方 纪逸豪:作为英林镇,我们一直也有把东埔的这个篮球,有在赋予它乡村振兴的一些要义。比如说我们衍生出了一个夜市经济,包括今后我们还要结合我们的“产业+体育”,打造“产业+体育”的一个目标。

一场场“村味”十足的体育赛事,给村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运动的快乐,还有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和新风尚,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和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