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持续优化教育资源 共绘城市美好蓝图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24-09-24 查看数0

2024年秋季,晋江教育版图显著扩展,新增3所市直小学、15所公办幼儿园,新开办4所高中校,全市累计新增学位2万余个。新学校的加入,为晋江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更多学子搭建了通往未来的坚实桥梁。

今年秋季,晋江市高铁实验小学迎来了首次开学典礼,首届483名学生走进校园开启新学期。

晋江市高铁实验小学学生 吴诗瑜:新学校很大,又能交到很多新朋友,新学校又有很多新老师教我更多的知识。

晋江市高铁实验小学是今年新开办的实验小学,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3亩,规划建设36个教学班,设有教学用房、体育馆、食堂等配套设施,是一所高标准、高起点的公办实验校。新校的启用,标志着高铁新区教育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它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更为区域吸引人才、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家长 许金取:这所学校也是我们永和镇第一所实验小学,各方面都相当不错,师资方面我觉得应该会比较好,场地场所环境各方面都会比较好,毕竟这是一所崭新的学校。

除高铁实验小学外,高铁新区还坐拥季延中学罗山校区、高铁实验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晋江高铁新区正全力打造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和“学在高铁新区”的教育品牌,打造“食住行、游乐购、医教养”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新区。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学教育需求,今年,晋江还新增4所高中校。在今年新开办的紫华中学(养正中学科创校区)内,学生们正在崭新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听课。

紫华中学(养正中学科创校区)高一学生张振:老师很亲切、亲和,上课也很有趣,到这个学校之后我有信心可以更进一步去冲击我梦想中的大学。

作为科创新区配套教育项目,紫华中学(养正中学科创校区)占地约130亩,投资约4亿元,为一所公办完中校,可容纳初中24个班、高中48个班,学生数3600人。在师资力量上,学校倾力引进学科教学精英、骨干管理人才,全力打造名师引领、优秀毕业生为主体的一流师资队伍。

紫华中学(养正中学科创校区)党支部书记校长 颜国镇:年学校引进部属师范生25名及其他各类优秀教师共计40名,加上原紫华中学初中教师74人,现有教职工114人。

今年秋季学期,晋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开设我省首个学前台胞子女班。幼儿园以“学做人,学做闽南人,学做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为培养目标,开设“一主两翼”课程。“一主”为基础性课程,“两翼”为本土文化特色课程和英语启蒙课程。

晋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园长 陈白鹭:本土文化课程里面也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我们的闽南童谣游戏,这是主要的内容,还有我们闽南的艺术、音乐、体育游戏和民俗民风等等。目的是让他们对我们中国文化有一个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育是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促进民心相通相融的重要基础和桥梁纽带。全省首个幼儿台胞子女班开班,正是全省健全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教育服务体系的生动写照。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多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全局发展的重中之重,并作为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点,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规划、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力度。仅2021年以来,晋江在教育领域的建设项目就有140个,总投资约107.82亿元,建成晋江一中池店校区、晋江学校、紫华中学(养正中学科创校区)、第九实验小学、磁灶实验小学、第九实验小学幼儿园等项目。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晋江还将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重点片区教育规划布局,计划竣工投用20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亿元,预计新增学位1.78万个。

未来,晋江将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增加学位供给,不断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同时,通过探索名校办公校、集团化办学管理机制,落地高端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培育等措施,提升育人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晋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