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深入推动“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 晋江:“企业家+科学家”双向奔赴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25-11-05 查看数0

在第三届晋江“企业家日”“人才日”活动上,来自各行业的专家、人才共议晋江“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助力晋江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彭枢强与团队的《下一代弹性体泡沫材料的数字设计与增材制造》项目获得了银奖。彭枢强说,这就是企业家和科学家融合创新的一个有效成果。

福建理工大学教授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博士后 彭枢强:今年在一次学术交流中认识了安踏的技术研发人员,这次交流,让我看到了我们项目向产业应用的明确路径。后来,安踏也积极邀请我加入了安踏的博士后创新工作站。在安踏工作期间,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运动科技对材料性能的真实需求。这让我认识到,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不能只埋头实验室,更要服务于产业的真实需求。

彭枢强表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让科研的种子,找到了落地的土壤,而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则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展示与对接平台,让他们获得了更多产业界和企业的关注,大大加速了科研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落地的进程。

福建理工大学教授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博士后 彭枢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弹性体泡沫材料领域,把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为晋江的产业发展、为中国新材料行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真正让“材料创新”服务于“美好生活”。

在省委省政府、泉州和晋江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于2023年正式落地运营,成为港理大走出大湾区布局全国的第一个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余长源:我们选择晋江,正是因为这里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热土,“爱拼敢赢、敢为人先”的晋江精神,与我们“研以致用”的理念高度契合。过去两年,我们深深体会到,“晋江经验”的灵魂在于改革创新。

余长源表示,当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正是“企业家”与“科学家”的深度融合。他认为,科学家要走出象牙塔,把实验室建在产业链上,而企业家要把科学家请进企业车间,做到“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据介绍,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一个“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他们以活动为媒,以人才为桥,邀请了近百名港理大教授、博士来晋交流,累计停留超900天,让香港的智慧深度融入晋江的肌体。

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余长源:面向未来,我们想进一步共建平台,我们将继续共建联合实验室,深化“企业家+科学家”双导师机制,为晋江培养更多产业创新的领军人才。

前海母基金主管合伙人、深圳市科技创业促进会会长黄小荣认为,“企业家+科学家”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命题,而好的营商环境,则是推动“企业家+科学家”融合的关键。

前海母基金主管合伙人 深圳市科技创业促进会会长 黄小荣:就在上周,我们带着一家北京的企业来泉州考察,希望企业可以落地泉州。政府在和企业座谈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对福建本地市场了解不多,为打消企业发展顾虑,咱们晋江经济开发区和晋园(集团)就提出企业可以先试点一个小规模的投入,在积累足够订单后再有序扩大生产规模。这种务实、高效、为企业长远考虑的服务精神,正是我们创投机构应学习和践行的最高标准,也是我们判断一个地区营商环境成熟与否的关键指标。

晋江“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政府服务理念,也让黄小荣他们更有信心推动项目在晋江的落地。

前海母基金主管合伙人 深圳市科技创业促进会会长 黄小荣:这些都是“晋江经验”的最好表现。每一个人都是招商大使,每一个人都是这片土地上产业蝶变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学家能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技术创新,企业家能放开手脚专注于市场开拓,让创新之树在晋江安心成长、快速壮大!

黄小荣表示,作为创投机构,他们将发挥好资本的纽带作用,赋能“企业家+科学家”在晋江融合创新。

前海母基金主管合伙人 深圳市科技创业促进会会长 黄小荣:最后一段:我们相信,在晋江这片创新的热土上,只要我们携手同心,坚持“企业家+科学家”的深度融合,必将开创出一条资本赋能产业、创新驱动未来的黄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