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人才集聚现“滚雪球”效应
这几年,我市出台了系列人才扶持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集聚了一大批高端人才,目前,这些人才现身说法,主动宣传晋江人才政策和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晋江,我市人才集聚已现“滚雪球”效应。
陈敬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由他领头的项目“可穿戴药物传导仪”,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目前已经有两款产品出炉。
泽西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 陈敬龙博士:一款是治疗关节炎,另外一款是戒烟戒毒方面的尝试。产品现在是属于中试阶段,目前在进行市场前期的拓展,并且在全国各地寻找一些经销商。
去年4月份,陈敬龙的项目正式落地晋江,谈起如何结缘我市,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凯燕新材料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华南博士。
泽西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 陈敬龙博士:2015年的夏天,在福州的一次会议上面,这个会议是国侨办组织的一个培训班,在这个培训班上认识,然后他就大力地向我推荐晋江,当时我对晋江也不是说特别了解,但是王总大力推荐,而且王总也跟我比较投缘,所以说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晋江看一看。
陈敬龙说,当时正值项目在国内寻找合适的孵化土壤,因此,2015年年底和2016年年初,他先后两次来到晋江考察。
泽西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 陈敬龙博士:这边创业环境很好,这边领导、组织部或者人才办对人才也比较重视,这一系列的原因就导致说我没有太多的犹豫就落户这边。
落地晋江后,陈敬龙的项目还入选我市第一批高层次人才“海峡计划”,并获得了系列政策扶持,项目有序推进。一边是陈敬龙项目在晋江的顺利落地并有望开花结果,另一边,王华南引才的做法并没有停歇,至今已经向我市引荐了几十名人才。
凯燕新材料科技公司总经理 王华南博士:本身我还是觉得说晋江的政策还是比较务实,政策大体上全国每个城市都差不多,大同小异,差距不会很大,但是执行的力度晋江还是比较大,他就是说我答应的事情,我会去做,有一些事情,一个部门解决不了,我几个部门帮你解决,再加上我本身是晋江人,晋江人总是有那么一种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所以也就促使我说,帮助家乡进行一个经济的转型,这也是我义不容辞的一个责任。
王华南说,这是他的切身感受,两年前,他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刹车材料”回到晋江,受到政策的优待,在家乡的这片创业热土上生根发芽,同时也感受到了晋江对于人才的渴望。
凯燕新材料科技公司总经理 王华南博士:当时回来的时候,这个项目在晋江发展还不是那么合适,但是有发展的空间发展的土壤,现在项目整体上也走得非常不错,说白了,我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试验品,之后才有这一系列的引才。
以才引才的案例并非仅仅发生在王华南一个人身上,冠星建材董事长林文革就将自己的高中校友许清池拉回晋江创业。
冠星建材董事长 林文革:我们都是晋江人,我们晋江本身有这种土壤,我们民营企业比较多,但是普遍都比较微小,而且科技含量都不是很高,他又是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就一直动员他加入我们,因为晋江是我们共同的家乡。
陶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许清池:他是说,现在这个地方专门作为一个发展科技的园区。/这个地方是专门针对科技类的,比较适合我。政府还免租金,提供一个场地,还比较大。包括在整个三创园,当初我刚进来,根据我的要求,他们都会来协调,来让符合我们的要求。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名,省百人计划人才20名,省引进高层次人才4名,泉州市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人选85人,市委人才办工作人员黄宇鹏说,这些人才的集聚,不仅得益于我市出台的人才政策组合拳,还得益于其中一些人才的主动牵线搭桥。
市委人才办工作人员 黄宇鹏:我们也想对以才引才的做法进行鼓励,所以我们参照我们之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么一份规定,来对人才个人引荐优秀人才,对个人给予相应标准的奖励。
根据政策,我市对个人成功引荐人才到晋江创业或者工作的,引荐的人才被认定为我市第1—5类人才后,按每人10000元、8000元、6000元、4000元、2000元的标准奖励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