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 共享汽车市场升温
这个月初,交通部一纸《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让共享汽车在政策上吃了定心丸,当前共享经济在处于风口,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雨伞,虽然面临很多质疑,但资本却毫不吝啬在背后推波助澜。从去年末晋江街头出现共享电动汽车以来,这市场也在持续升温。
小学教师小雷:平常周末经常要从晋江跑到泉州以及周边,目前没有买车的他,自从去年十月份看到共享汽车的出现码,他出行的交通方式又多了一项选择,而且更加省钱。
用户 雷伟裕 :像我礼拜五去洪濑的话,滴滴来回可能要两三百,这个车有个晚上套餐,周六的话,是五十或者六十,然后就便宜很多。
用手机扫一扫,上传身份证和驾驶证,交好定金,就可以通过电子钥匙开车上路,在固定的取还车网点取车或停车。这种被称为分时租赁或者是共享汽车的新型出行方式正在多个城市兴起。
嗒嗒用车是泉州第一家提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公司,目前在泉州布置了70个取还车网点。最近,这家家正筹备一周年庆的公司,新购置的电动汽车正等待上线。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下半年他们投放的节奏将加快。
嗒嗒用车总经理杨奇聪:我们是跟代理商签下了100台,先来20台给我们使用,往后今年我们会投放大概300-500台,总数会达到500部以上。
与此同时,五月份刚刚成立的大圣出行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首批100台新长安奔奔ev上线。
福建大圣出行科技公司CEO韩帅 :到年底我们计划大泉州地区200台的投放量,明年我们整个大泉州完成500台的投放,打通周边的县城,一城租车多城还车的情况。
站在共享经济的风头上,共享汽车颇受资本追捧。目前国内分时租赁企业40多家,车辆总数超过4万辆,有关预测认为,未来五年分时租赁将以超过50%的增幅发展。市场很热闹,但痛点也不少。
对于共享电动汽车的运营商来说,停车点,也就是取还车网点几乎就是最直接的难题,受停车场地限制,用户需要定点取车,定点还车,影响了用车的方便性,但要增加网点,就需要更多的停车位。
嗒嗒用车总经理杨奇聪:今年多话会跟一些企业单位就是不能不提供一些车位作为点,能放车的地方。在app上升级,让我们的使用者更方便,另一方面,我们的车会增加,网络点会增多,更方便我们的使用者,看能不能把我们的市场搞得更火热。
大圣出行ceo韩帅表示,此次交通部发布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他们也反馈了一些意见,重点就是取还车网点太少,对此他们也采取一些策略。
福建大圣出行科技公司CEO韩帅:我们这次也对每个网点进行优化,前期第一个阶段我们根据用户真实对硬件需求和刚性需求需求濑分布这个取还车网店的布设,最后我们还和泉州共享单车hellobike OfO进行合作,打通最后一百米,骑这个单车是免费的,我们打通最后一百米的行程。
如何解决停车点少的问题,由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分时租赁发展,提出不少的利好政策意见。
福建大圣出行科技公司CEO韩帅:这次交通部和住建部要求说私家车也可以接入这个共享汽车,解决交通拥堵资源浪费多问题,其实还有一个,有些城市政府已经开通我的停车位,公共资源停车位可以让共享汽车停放。
据了解,此次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城市商业中心,政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挺烦提供便利,鼓励探索优惠城市路内停车费措施,推动租赁车辆停放。
嗒嗒用车总经理杨奇聪: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政策方便我们作为停车点,作为整体不管是新能源还是我们共享汽车,欲望会更大。
充电也是共享汽车面对的一个难点,此次征求意见稿也提到,对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的,在充电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目前,有的服务商就打算自建充电桩。
嗒嗒用车总经理杨奇聪:我们会自己投放所需要的充电站,自己建的话,我们在半径三公里到五公里就有一个站,方便我们调度和充电,很多(充电站)都不是我们附近的,都比较偏远,我们布点是有一个策略的。现在已经计划好,会再布置十到八个站。
另外,征求意见稿也允许私家车符合规定的可以加入分时租赁。近日上线的大圣出行也宣布私家车可以以加盟形式加入他们的分时租赁平台。
福建大圣出行科技公司CEO韩帅:运营团队我们来承担,我们来出这个管理费、车辆维修费以及保险费,各方面的费用我们平台出,这个分成的比例我们是按照35%,当然这个加盟的车型只有长安新奔奔,个人可以买这个车放在平台商,类似理财一样,但是前提的行驶主体变成大圣出行,我们这个是在交通委进行了一个备案,这是允许的。
业内认为,此次意见稿体现出政策对于共享汽车的态度是鼓励和规范发展。目前国内共享汽车市场刚刚起步,盈利模式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而对像小雷这样更多的用户来说,他们希望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用户 雷伟裕:每个点分布更多,车的电量就让客户取车的时候电量保持比较多,还有车的环境就需要做好。
有政策的支持共享汽车市场升温,那么在晋江,相关主管部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其发展痛点的解决之道又在哪里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