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 撬动晋江创新发展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18-07-09 查看数0

近期,2018 “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正在进行作品征集。“海峡杯”工业设计(晋江)大赛已经历经四届沉淀,五年来,以工业设计为主导的“智造”DNA正逐步深入晋江产业,通过挖掘设计作品,引入人才,工业设计正在持续撬动晋江产业创新发展。

借“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  引人才集聚晋江

日前,来自安徽工程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陈亮正考虑到利郎就业。

2017年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参赛者 陈亮:我刚刚在利郎面完试,现在就考虑想留在这边就业,因为我之前对利郎也有一些了解,他们的设计氛围、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所以正好通过之前的大赛,能有这样的一个平台和机会,我也非常的荣幸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陈亮所说的大赛,正是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去年,陈亮参加了2017年海峡杯晋江工业设计大赛,当时的设计作品《荷叶之水》,获得了时尚服装组金奖。陈亮说,他已经决定到利郎就业,而正式入职前,他还将参加2018晋江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营,陈亮希望能借此积累工作前的实战经验。

2017年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参赛者 陈亮:对于我来说刚毕业,马上就要步入工作岗位,就相当于对我来说还不是特别的适应,这个设计营能承接一下我刚从学校毕业再去企业工作,这样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过渡,能让我在这中间得到一些成长。

金奎德,来自韩国,晋江益乐思鞋服设计公司负责人。金奎德是2015年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特别奖获得者,由于参加海峡杯设计大赛,金奎德与晋江“结缘”。

益乐思鞋服设计公司 董事长 金奎德:我是从韩国来的设计师,我是2015年大赛后,有晋江都有联系,去年来晋江开了公司。晋江有很多的机会,让我们有时间静下来去思考,这里有很多跟我们一样想法的人一起工作,是让我快乐的事情。

金奎德在晋江创办公司已经近一年,对于在晋江设立公司,金奎德认为凭借着20多年的鞋类设计经验,能立足晋江制鞋产业,将他所擅长鞋类设计辐射到更广的区域。目前,金奎德当年参赛的获奖作品正在进行量产销售。

益乐思鞋服设计公司 董事长 金奎德:来到晋江我们遇到很多的企业,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我们之前海峡杯的作品环保鞋也在进行总代销售。我们现在广州那边的公司一起合作,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想,想把全球的客户能打开,借助晋江优秀的供应链辐射全球市场。

市经信局副主任科员 黄金发:这几年通过大赛应该说,吸引了大批的优秀设计人才,这四年下来,累计有38名设计(设计人才)进入福建就业创业,到晋江(就业创业)我们初略统计就有20名左右,我想这也是通过大赛的带动,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人才红利,对于企业的持续创新是非常关键的。

设计大赛促对接 助力企业产品创新

据了解,“海峡杯”晋江工业设计大赛自2013年创办开始,作品征集数量从3640件、5416件、6175件到9357件,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激活了本土产业的创新活力,安踏、七匹狼、361°、舒华、信泰等不少晋江企业也主动融入大赛。2013年安踏也参与了首届大赛,当年参赛的设计作品也早就进行了产品量产。

安踏公司设计总监 郑飞:这个是我们2013年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所(获得)的银奖的作品,然后后续转化升级的产品,得了奖过后就开始转化量产了,2013年一直现在2017年,每年都有推出这个产品出来,每年都有升级迭代,每年的这个产品应该订单都不下于一百万双,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郑飞介绍目前,这款新创新设计A-WEB系列跑鞋,已经成为安踏主打的核心科技产品之一。截至目前,四届“海峡杯”共有334 件获奖作品,获奖作品中已有44件进行量产;申请实用新型或外观等专利的有97件,预计可量产或申请专利的还有156件。参赛作品的落地,有力推动了晋江企业的产品创新。

市经信局副主任科员 黄金发:这几年我们大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参赛作品)从3000多件作品跃升到2017年的9000多件,参与的国家数也达到了31个,大赛整个的影响是越来越明显,受到海内外认可度也是越来越高,通过这几年的大赛,一个是名气打响,第二块就是我们大赛也激发了晋江企业创新的热情。

大赛引领智造融合  打造工业设计创新集聚区

历经四届的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晋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工业设计发展,有效发挥大赛示范效应,支持企业、协会承办设计营和行业赛事,创建各级工业设计中心。从2013年至今,累计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设计中心拥有量居福建省首位。

借助设计大赛,晋江逐年引进设计机构,聚集形成了洪山国际工业设计园。五年来,累计引进入驻园区的67家公司,为3675家企业提供服务,服务费超过3.5亿元,专利总数达368件,国际工业设计园成为我市重要的设计外包服务基地,撬动工业产值350亿元。

市经信局副主任科员 黄金发:通过他们的专业设计团队的设计,也带动了我们企业产品的创新,这个园区也形成了辐射效应,很多设计公司可能不单是接晋江的单,还有到泉州、还有到我们其他地市,更好的服务企业,我们今后也想依托这个大赛平台,吸引更多、更好的优秀团队和人才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