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企引设备寻合作 探索自动化生产
生产自动化,用机器代替人工,一直是伞企努力的方向,不过由于制伞工序杂多,难以标准化,全面自动化生产难以如愿,最近,记者走访几家伞企发现,他们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经验,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一些工序上率先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在集成伞业的尼龙车间里,这个悬挂着“拉边区”牌子的区域,几台平车缝纫机正在工作,而机台上并没有工人在操作。
集成伞业公司厂长 刘良平 这个是最近几年新出来的一种木耳花的新的机台,我们以前做的是用人工来代替的,但是现在我们通过这个机台,可以节省人工,提高效率,也把品质同时提升上来了。
刘良平向记者介绍,以前,单单车缝木耳花这个工序,就需要六个人,上马了自动化设备后,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了,节省了近80%的人力成本。后来,他们还引进了自动裁剪机台,用四台智能设备连接组合,实现了从布料裁剪到最后车缝成品的自动化生产。
集成伞业公司厂长 刘良平 我们现在所有都是自动化,我们这里可以一个人用四台机器,他可以坚守,以前是一个人看一台,速度比较慢,我们通过也是改良改进,一个人看四台机器,也是大大提升了我们的产能,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集成伞业的另一个车间里,一台伞中棒自动包塑设备正在生产,公司总经理助理郑勇城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自主研发的,替代了原本的电镀工序,不仅环保,还能做出各种颜色的产品。
集成伞业公司总经理助理 郑勇城 这个我们可以配伞布的颜色,伞头的颜色,要什么颜色,我们就可以做什么颜色,以前电镀的就不行,他就那个颜色,一种就是烤漆的,烤漆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是我们这个不会,其实就是用塑料直接包上去的,但是牢固度都是很强的,像这个我要撕掉他,基本上撕不下来的。
该设备投用后,集成伞业的伞中棒就免去了外送电镀加工的过程,减少了损耗,据不完全统计,这为公司有效降低综合成本超30%。
集成伞业公司总经理助理 郑勇城 像这个中棒,如果在这里面有个碰伤的话,或者凹进去就不能用了,我们这个在这边做,直接送到组装车间去组装起来,所以这个减少了搬运的过程,然后损耗也降低了,人工也降低了,再加上他本身又环保,又节省一些成本下来。
伞骨是一把雨伞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各大企业自动化改造的重点,梅花伞业就通过与专业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伞骨自动化生产线,现在,已经有所突破。
梅花伞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助理 陈仕天 目前我们企业已经上线了两条伞骨自动化生产线,从我们一年来的运作,各项都保持得非常良好,这种以机器代工情况,对我们招工难的情况,起到很大的作用,还有我们企业的转型升级,给我们企业带来非常好的效益。
雨中鸟在去年签约第三方专业公司,针对伞骨的打铆钉工序研发自动化生产设备,预计今年10月份即可出样机。
雨中鸟(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丁敬堂 打铆钉就是这个位置,这个接头,这个铜锭都是铆钉,就是要把骨架一根一根地接起来,像这个(伞骨)一根就是一二三四五六,就有六个铆钉,像这支骨架就是得六个铆钉,整把伞,就是四十八个,就是这把伞就要打四十八下,一个工人,两手也要动,两脚也要动,才能做出来。
据介绍,打铆钉是伞骨生产中,人工需求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工序,人口红利逐渐褪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少人愿意从事这个工种,丁敬堂对此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很是期待。
雨中鸟(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丁敬堂 以后可能就是一个人看好几台机器了,材料进去就是自动传输,自动铆接自动传输,自动下料,这样就是减轻了劳动强度,我们现在完全是一个人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手脚都要动的,未来就是不需要人工这样去做,你只需要掌握他的开关就可以了。
丁敬堂告诉记者,自动打铆钉设备只是公司对雨伞自动化生产的一个前期投入,接下来,他们还将针对整个雨伞的制造工艺进行全面论证探讨,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在丁敬堂看来,自动化生产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节约人工、降低成本,还能倒逼伞业的标准化。
雨中鸟(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丁敬堂 因为我们的自动化设备,运用起来之后,效率高质量保证,各方面都要用你这个设备,用你这个设备就必须要标准化,倒逼标准化,所以现在就是说,整个伞业就是对自动化这块,开动脑筋去投入的话,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现在不得不再不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