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手定制人才 破解集成电路人才紧缺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18-10-16 查看数0

集成电路是我市正全力培育的新兴产业,不过作为一个人才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现在,行业应用人才紧缺,面对这样的现状,最近,我市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就纷纷与学校联合办班,双方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在晋兴职校的这间实训室里,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传授工业机器人的知识。据介绍,这些学生是晋兴职校的新生,来自今年学校新开设的专业“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与矽品电子公司合作办学。

晋兴职校副校长 洪妈愿:现在矽品公司在我们晋江投入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准备投产,对人才的需求应该说非常多,我们前期跟他们有进行很多的沟通跟交流,所以我们就达成一个协议,来共建这么一个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这样一个专业。

该专业是在晋兴职校原有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基础上,根据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向,与矽品共同论证,拓展出来的一个全新专业,首次办班就招收了近40名学生,成为省内首个中职集成电路产业订单班。

晋兴职校副校长 洪妈愿:我们在跟他们合作之前,他们对我们这个智能制造专业也是比较认可,来这边也参观了我们的实训室,包括我们学生的实训的情况,然后前期也来我们这边招了一批学生到企业去,所以他们才有这个意愿跟我们进行合作。

目前,该班级根据企业需求,开设了电工基础、封装检测、晶体制造等课程,在发挥学校现有师资和实训设备优势的同时,矽品电子公司也将定期派人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另外,学生也将定期到企业实践,理论知识结合操作技能,校企联手培养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晋兴职校副校长 洪妈愿:我们主要是为集成电路这个行业培养的是中级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现在是这样,学生毕业要达到双证,一个是技能鉴定证书,一个是毕业证书,所以说他的技能鉴定证书要求达到中级,当然学生我们以后也会引导他们继续升学,可能他升学完之后,技术达到更高层次,专业达到更高要求,再回过来为企业服务,这个也会更好。

据透露,晋兴职校“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专业顺利开班后,近期,他们将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校内成立“矽品电子产学合作培训中心”。

晋兴职校副校长 洪妈愿:集成电路这个行业现在是我们晋江的一个新兴的行业,作为我们学校来讲是第一次尝试,跟他们企业做一个合作,我想,这个第一步踏出去了,后面我们可能会再加强跟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我们相信这个专业一定能够办得好。

今年,晋华集成电路公司也携手福州大学,开办首届产业定向班,于9月份正式开班。

福州大学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王少昊副教授:晋华这个定向班是为了落实我们之前福州大学,以及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还有晋江市政府三方签署的一个共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协议的一个具体工作落实,它实际上探索的是一个面向我们集成电路产业,跨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的新的模式探索,所以我们这个微电子福大晋华产业班,是我们跟晋华公司一起谋划了大概两年多的时间,才开展的首期的一个探索。

晋华首届产业定向班面向福州大学工科类大三学生公开招募,超百名学生报名申请,最终,34名学生入选,将对接晋华集成电路公司9个不同岗位的具体需求,开展为期一年的“授课+实习”复合式培养,即大四第一学期先由福州大学骨干教师与晋华公司主管联合讲授集成电路专业课程,随后第二学期进入晋华公司开展实习。

福州大学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王少昊副教授: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学生来自于我们7个学院和15个专业,他们本身每个学院的培养计划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所以我们这个产业班实际上是有了一定的机制创新,融合了我们各个学院专业的不同培养方案。

福州大学作为首批国家支持筹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单位,此次牵手晋华集成电路公司,探索跨专业培养复合型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新模式,是他们的首次尝试。

福州大学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王少昊副教授:目前来讲,我们双方对这个尝试觉得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而且这个尝试对于我们学校,晋华公司在我们学校的人才招募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在我们今年9月初校招的时候,晋华公司报名就十分的踊跃,效果十分的好。

采访中,校方纷纷表示,与企业合作办班,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了解集成电路产业,缩短岗前培训周期,更快地融入企业,反之,企业也可以招揽到优质匹配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此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成效。据了解,目前,我市集成电路企业还在考察对接一些合适的中职、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与此同时,学校也在探索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福州大学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王少昊副教授:这个产业班是本科生的,不仅在本科上进行一个深度化的合作,要长久的办下去,一届届地办下去,我们还马上依托我们福大跟晋江共建的,在金井的晋江科教园,马上要启动研究生专业硕士的,更高端的一个人才培养,我们近期也在跟晋华公司在这方面进一步的沟通,我们持续的和晋江这边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地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