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所院校来晋 对接百家企业人才需求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19-06-11 查看数0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为加强我市企业与国内高校的交流合作,搭建校企供需平台,前不久,我市就专门举办了一场校企对接会,国内60所院校齐聚晋江,多层次对接我市百家企业的人才需求。

隆盛针织印染有限公司人资经理陈亮亮计划6月份前往广西招揽人才,于是,对接会上,她找到了唯一一家来自广西的院校进行洽谈。

隆盛针织印染有限公司人资经理 陈亮亮 我们之前有联系过一家广西的学校,就是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他主要也是纺织跟印染的专业。/刚好两个学校可以互通,这样子可以多有一个学校可以走动,那刚好这个学校刚好他们开设的专业里面,比如说像机电专业的,刚好是我们现在公司里面,目前正需要的一个技术型人才。

陈亮亮急需的机电技术人才,正好是广西理工职业学校的拳头专业。据介绍,广西理工职业学校涵盖中专和高职,在校生3万多人,每年都有毕业生来晋江实习就业,其中不乏机电专业的学生。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兰翔 去年我们光是来这边的话,我们应该有五六百人,来这里主要的有几个大的专业,一个是机电类,还有一个物流商贸、酒店类,像我们跟爱乐国际这边合作也留下我们不少学生,我们服装专业基本上每年都是指定来晋江的。

兰翔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学校毕业生光是中专生就有8000人,再加上高职,合计毕业生将达13000人,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均有就业意向,服装、机电、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则以晋江为主要就业地。兰翔说,他希望通过第一次规模对接晋江企业,能够加深双方的校企合作。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兰翔因为我们理工学校属于工科类比较多,学生每年有1000多人,光是工科类的,如果都能来晋江这里的话,我觉得就更好一些,能在晋江这里打拼,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应该也算是一个蛮好的实习的场地。

同样希望能够与晋江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还有来自湖南的这所学校,该校生产实习处主任卿前一说,他们当地经济不发达,学生不好就业,学校很是发愁。

湖南洞口县职业中专学校生产实习处主任 卿前一 就是因为不好找,所以学校想方设法跟企业对接,我们觉得到这里,跟服装行业合作的前景非常好,市场很广。

卿前一说,今年3月底,他们与晋江企业结缘于“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中高职校企人才(晋江)对接会”,当时就与劲霸男装达成合作意向,此次,他们专门来到晋江,一来是实地考察劲霸男装,二来则是开拓更多的优质企业合作,这不,他们就现场与柒牌签订了校企合作。

湖南洞口县职业中专学校生产实习处主任 卿前一 主要是考虑长期合作,能够给我们学校提供师资,设备以及学生毕业之后,有一个确定的工作就行了。中专的学生自己去找(工作)的话就不太那么好找,只有靠学校跟企业这样对接就好一点。

对接会现场,记者注意到,中高职院校超过七成,以输出技术人才为主;另外还有13所985、211一流学府,涵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武汉高校联合发起设立的“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他们希望与我市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益民 特别像刚才介绍的这个集成电路,电子通信、计算机,这个比如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这些学校都是他们的强势专业,双方企业和毕业生相互之间,如果能够对接得上,我想学生也是能够有用武之地的,企业也是能够招聘到优秀的学生。

相较于普工,各类院校的毕业生更符合当下企业用工需求,每年,柒牌时装科技公司人资部经理张鹏都要奔波于全国各地的院校招揽人才,这次在家门口就能一次性对接60所院校,机会难得。

柒牌时装科技公司人资部经理 张鹏 非常好,因为以往的校企合作都是我们亲自的一个一个学校去跑,其实是蛮辛苦的,也占用很大的精力,今天一下子来了60所学校,我们现场进行交流,这是非常便捷。

张鹏说,柒牌从产品研发到市场营销,再到生产部门都有岗位空缺,他们一直在寻找专业对口的学校对接,招收专业对口的学生进行培养,这种对接会不仅给企业提供了便利,而且对接面也更广了。

柒牌时装科技公司人资部经理 张鹏 今天参加一个活动,就可以一次性对接三个层次的院校,而且我们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通过今天对接会之后,我们等会还要跟老师去交流,邀请他们去企业参观,完了之后我们会选择几所比较好的学校,后续可能在下个月,我们会亲自到学校去拜访一下,也到学校去考察一下,看学校的一个情况。我们再考虑后续采取怎么样的合作方式。

此次对接会,现场总计校企对接达346次,达成并签约19个校企合作项目,双方将在会后持续跟进,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益民 我们来的这些老师都是就业部门,所以说我们回去还是有很重要的目的,首先是要做好宣传,做好推广,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带学生过来,也希望我们晋江的企业能够到(武汉)这八所高校也去走一走,走进学院,走进院系,跟学生直面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