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鞋服产业苦练“内功” 逆境增长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20-10-20 查看数0

 晋江作为中国“鞋都”,有着千亿市场的产业链,然而今年受疫情影响,鞋服产业发展面临种种困难和压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国依托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需求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在国内市场循环流通。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晋江的鞋服产业,如何抓住“双循环”机遇,应对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企业都停工停产,对于部分外贸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大量订单被国外客户取消,库存积压货卖不出去。而对于专注国内市场的一些鞋服企业,也深受打击。面对种种困境,许多企业都在不断寻求新的销售渠道。

德健(福建)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苏宗园 我们所有的品类,我们跟人群的定位,就重新定位 更加的精准,我们主流群体定位叫什么,从鞋子角度来讲,从99元到199元,也就是不超过200元,1249这是我们在四月份、五月份调整的,事实也证明了,从四月份调整完以后,我们四月份到国庆之前,全国 今年新增加的门店已经是200家,当然在国庆期间的销售,很多店铺都是超预期的,也使我们的零售客户信心大增。

 苏宗园说,疫情发生后,企业迅速做出调整,苦练“内功”,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新零售,注重加强直播带货,运用全渠道运营管理平台及时掌握上下游信息,满足消费需求,持续发力拓展国内市场。在3、4月份,企业通过直播带货模式,卖了六万双鞋子。

德健(福建)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苏宗园 通过这次疫情给我们最大一个感触,企业永远在变,要根据实际的环境下,如何迅速去调整,而不是在等待,等待不会给你改变任何东西,根据市场环境的调整,我们再进行调整,包括我们的产品调整,我们的人群调整,我们的战略调整,我认为这才是最主要的核心问题。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是德健多年来苦练“内功”的成果。截至目前,企业的销售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对于未来的鞋服市场,苏宗园充满了信心。

德健(福建)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苏宗园 从我们的运动品牌来说,销售旺季是9月份以后,也就是刚刚过去一到两个月,还有三四个月销售旺季,那我相信今年整个后续的爆发力会更大,大家都知道春节的销售,会占到整年的25%到30%,所以这一波的增长,我相信会是更大的。

 通过不断创新、改革,下游产业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逆势增长,而这能否推动上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记者来到国际鞋坊城的中盛纺织公司,员工们正忙着打包订单。运营总监施概龙告诉我们,企业从今年8月份以来,订单就开始出现逐渐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一款新型环保再生材料,拉动了第三季度的整体业绩。

 中盛(仁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 施概龙 从8月份开始有实现恢复,9月份就恢复的跟去年同期差不多,这个也挺好的,包括我们的原材料,现在也开始在涨价了,说明这需求是有在增长的,整个市场现在挺好的。 我们的整个销量,可以达到两百多吨左右,将近三百吨。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整个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下游的零售端停工停产、中间的物流端也全线停工,下无订单,产品走不出去的情况下,中盛纺织公司也停业了半年。作为原材料厂家,中盛并不急迫复工,而是耐心等待,扩大对新产品的研发。

 中盛(仁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 施概龙 可以说整个市场大部分人是很悲观的。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选择了不坚持了,特别有的没有收入来源的,或者有的做的客户过于简单的,过于单一的客户,这个行业确实很难做就选择放弃了。比如说我可以把自己开发的布料,应用到鞋子上面,这种概念就不一样了,比如以前你要拜托别人开发到鞋子上面。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可以应用到鞋子某个部位。

 随后,在政府的科学有序带动下,疫情开始逐渐缓和,许多鞋服企业开始复工复产,有着20多年内销经验的中盛公司迅速做出反应,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各个环节,借助前期开发的几款特色产品,弥补了一、二季度损失的业绩。

 中盛(仁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 施概龙2 这个市场需要反应非常灵敏的。你要投入一款产品。或者十款产品到市场。它都是需要计划性的。你没办法说。大家有在采购了 有这个需求了。你再去投入这个产品,那就来不及了,内销让你整个判断需要更灵敏,反应也需要很快。

 在渠道运作模式上大胆变革,布局多元化渠道,建立线上新渠道,发展电子商务,并试水跨境电商蓝海,在5月份开通阿里巴巴国际站等电商平台,为促进“双循环”打下坚实基础。

 中盛(仁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 施概龙 今年因为疫情,我又增加了两个平台,很多人是简单买一个平台,我是有请专业的人,建立一个专业的团队,专门从事电商网络平台的运营,还有产品的一些发布,确实效果还可以,有带来实际的促进。

 一手稳内销,一手拓外贸,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外联动的发展新局面,中盛纺织在新冠疫情不利影响下跑出民企“加速度”。业内人士指出,在后疫情时代的升级转型是主动求变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特别是国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战略。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张向前 从外循环来讲,今年前两个季度整个国家外贸都很严峻,但第三季度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我们也超过了9%,真正增长超过9%,第四季度还会更好,如果国际新冠疫情特别是这种冬季有可能新一轮的流行,新冠疫情的流行,新一轮的新冠疫情的发展我们是不愿意的,但这有可能是一次机会,其他国家的复工复产没有像我们中国这么全面,这对我们的外贸是一个正面正向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