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猛义:潜心钻研果树60年
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点亮精神火炬。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科技工作者,他潜心钻研,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果树事业,尽管到了耄耋之年,还躬身田野、助农增收,他就是许猛义。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这位老科技工作者。
老科技工作者 许猛义:你看看,那边有几棵桃子,结得非常好。这个枇杷本来是很好的,问题就是鸟吃得太凶,我3月20日才重新嫁接,现在换成另外一个品种了,你看这些都活了……
眼前这位耄耋老人就是许猛义,他熟知果园里种植的每一棵果树的情况,介绍起来滔滔不绝、眼里有光。
老科技工作者 许猛义:我从28岁到现在,今年88岁,60年了,我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这个果树。
果树研究,许猛义倾注了一生心血。1963年,许猛义和妻子从福建农学院果业培植专业毕业,被分配到贵州省毕节县清水区工作,是最边缘、最基层、环境最差的一个地区。许猛义希望能发挥自己专业知识,为当地农民做点事情,便开始做起了柑桔生产,并在当地原有果苗的基础上研究培育新品种。
老科技工作者 许猛义:我到那边引了几个新品种,可以说是贵州没有的,我引了一种水果叫做夏橙,就是夏天成熟的橙子,以前都是美国垄断整个国际市场,我1973年引回来,1975年就卖到香港去。
因为夏橙,当地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并改名为“橙满园村”;也因为夏橙,许猛义获得贵州省政府1978年科学大会奖。
许猛义在贵州一呆就是25年。考虑到年迈的母亲无人照顾,1987年,他调回晋江工作,然而并没有放弃果树研究。
老科技工作者 许猛义:我在贵州也是搞果树,回到晋江来,虽然在科协,我也没有间断果树研究,还是在乡下跟果农一道。不管以前我们在深沪做柑桔、龙眼,到现在做这些品种。
1996年12月,许猛义正式退休,还是依旧奔忙于晋江各个农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果农们引进培育更多优质的水果品种。
老科技工作者 许猛义:退休完以后,我可以说不甘心,一直感到果树难道真的没有前途了。我们在这边当时引龙眼品种,后头引了这些其他品种,目的只有一个,找出适合我们晋江种的,这样以后你要推广给农民才有用。
这些年来,以绿萌农场为例,许猛义先后为其引进了芒果、台湾青花梨、脆蜜桃、树葡萄等优良品种。现在,10来亩的果园里种有水果73个品种。
龙湖镇绿萌农场场主 施金陵:许老师到这边这么多年来,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他科学家钻研的精神,还有就是说为了乡村振兴为了农民致富,那种想帮忙、想奉献的这种情怀。真真切切是在付出,我们能感受他这种精神。
一边继续研究果树,一边还不忘传帮带。2022年12月,许猛义工作室揭牌成立,计划每年办四期培训班,为晋江果农提供技能培训。
老科技工作者 许猛义:我说,只要有人来学,甚至他愿意,我都还可以买果苗给他栽。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我想把这个东西传授出去,让他们致富,我到现在都还不相信种果树农民还不会致富。
今年3月30日,许猛义工作室春季培训班正式开课,13名果农参加培训,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学习最新的果树嫁接技术。
老科技工作者 许猛义:这次我们办了这一天,有三个学员回去自己接,接了都发视频来给我看,接活了,这就说明有效果。当然很高兴,我就有一种成就感,说明我这样有一定作用。
作为国内柑桔产业界重要影响力的专家,许猛义先后获评全国侨务系统先进个人、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贵州省劳动模范、福建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退休不褪色、归田不卸甲,28年来,许猛义退而不休,一直耕耘在果树生产一线,他说,看到果树开花、结果,他心情就非常好,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养老。
老科技工作者 许猛义:人家说的,叫做职业病,我做这个做了60年了,现在叫我丢掉好像舍不得了,我把果树当成比我的孩子还亲,大概一个月我都要到场里面住个十多天,一方面我要来观察,我到现在还在学。你干什么事情一定要有感情,你才会去做。我只要还能走得动,我一定在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