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国家队” 晋江双创载体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23-06-04 查看数0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创新主体的摇篮,更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晋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如今,晋江跻身“国家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双创载体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日,“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正式出炉,晋江市三创园区科技孵化基地(科创慧谷·晋江)上榜,是泉州地区唯一入围的孵化器,成为晋江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晋江市三创园公司总经理 阮良州:这次能获得国家级孵化器,是对我们十来年工作一个很大的肯定。

作为晋江重点打造的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三创园采取“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模式,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环节,重点引进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生物科技、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科技项目和创业团队。元络科技是为鞋服品牌提供智能鞋服穿戴解决方案的初创企业,2022年开始入园孵化。

元络(福建)科技有限公司CEO 杨鑫杰:园区不光给我们房租减免,还在一些政策补贴上面给予扶持,这对于我们这种初创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

杨鑫杰说,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以外,园区还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公司也从中嫁接到各类资源。经过一年多的孵化,目前公司已快速成长。

元络(福建)科技有限公司CEO 杨鑫杰:现在的业务体量也比去年上升了不少,至少有50%—80%左右的增幅。我们这条赛道是很不错的,所以说我们很有信心,未来能够在晋江这块土壤长成一棵大树。

目前,三创园在孵企业102家,累计孵化企业210家。一个个孵化项目将“梦想”变成“现实”,安能新材料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2015年入驻三创园,2021年完成孵化,现在已实现产业化落地,在安海投建生产基地。

福建安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鸿涂:我们整个生产车间全部都是用MES系统来管理的,智能化的,还有我们做了一个人工视觉、人工AI,可以自动检测这个产品的质量。

据介绍,这是安能新材料从三创园孵化以后的第一个项目,现在公司还筹划在湖北武汉做第二个项目。

福建安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鸿涂:当时我们入驻的时候,营业额才几百万,我们现在营业额大概在三个亿。三创园有一个市场部,他们会跟我们对接,如果没有这些的帮助,我们可能还有很多的不懂,还要走很多的弯路。

为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三创园内配套创客学院、路演大厅等载体,为入驻企业提供财会、法务、技术、金融等双创培训对接活动,并提供住宿、餐饮、运动休闲等生活配套。同时,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中关村硬创空间、中纺院等12家“国字号”科创平台先后入驻,构建了全方位、全链条、保姆式科创服务体系。

晋江市三创园公司副总经理 黄丹蓉:去帮助企业全方位地能够存活下来,还要活得好。在本土的市场里面,甚至更大的市场里面,去找到他赖以生存及发展壮大的基础。

如今,三创园已经逐步形成一个由苗圃、孵化、加速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接力式科创闭合生态圈,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数字经济领域“瞪羚”企业3家和“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1家,打造了企业创新创业的“凤凰巢”。站在新的起点上,三创园将不断完善孵化服务体系,打造产业创新策源地,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晋江市三创园公司总经理 阮良州:第一个是优化双创环境,做大做强孵化空间;第二个方面,我们会加大培育力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个方面,我们会增强成果转化,促进科创企业与传统产业的良好互动。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高层次人才、高端项目和优质资本的重要载体。在市科技局局长张清常看来,此次三创园入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晋江双创载体建设的重大成果。

晋江市科技局局长 张清常:近年来,晋江大力推动科创载体建设,在载体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7家,泉州市级众创空间11家,全市入孵企业(团队)309家。

接下来,晋江将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十百千目标”计划,即:技术合同金额破十亿,研发投入破百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孵化科创企业分别破千家,全力做强双创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