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深入推动“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 晋江:以“融”破局 以“创”提质

  • 25-11-09 21:05:38

在第三届晋江“企业家日”“人才日”活动现场,来自企业、高校等领域的代表,围绕“深入推动‘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主题展开交流。企业家的市场洞察力与科学家的技术突破力碰撞出智慧火花,为晋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生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思路与实践方向。

恒丰化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洪炳煌:几天前,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赛场仍历历在目。近3000名顶尖人才携1700余个项目齐聚晋江,648家企业与参赛团队深度对接,150个项目现场签约,这组数据背后,是“科学家”与“企业家”的精准相拥,更让我读懂了晋江科创生态的温度与厚度。

恒丰化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炳煌的发言,道出了晋江“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的显著成效。作为晋江老牌化纤企业,恒丰化纤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与品牌升级,成长为全国非织造布领域领军者。洪炳煌透露,企业将进一步深化与高校及海峡石墨烯研究院的合作,推动全链条研发与人才培养;同时建议开发专属APP或小程序,引入AI智能匹配系统,通过定期发布产业技术需求榜单,让创新供需高效对接。

破解转化难题 科创力量激活传统产业新活力

如果说本土企业家是晋江产业创新的“主力军”,那么科研工作者与技术型企业代表,则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引擎”。

福建师范大学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陈庆华:科学家是“种子”,拥有突破的基因;企业家是“土壤”,提供生长的养分。我的团队在废旧塑料高值化、纺织鞋服绿色化等领域,拥有从“九鼎诀”理论到一系列专利技术的完整积累。我们渴望与在座的企业家携手,让我们的技术,在晋江这片中国最具活力的产业土壤上,开花结果。

结合多年产学研实践经验,陈庆华提出,需以“九鼎诀”系统思维构建融合创新生态,在战略层面做好绿色设计、环保材料与价值回收,技术层面解构难题、重构工艺,运营层面实现节能降耗与碳汇体系建设,同时呼吁建立创新联合体、开放实验室资源,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同样聚焦“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代表,还有晋江同威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玄甲国。

晋江同威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玄甲国:曾经我们的电子加速器主要应用于国防、医学等,今天我们用它来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传统的鞋材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做好一双鞋子并不比做好一片芯片容易。所以,传统产业并不是低端产业,更多的要靠技术赋能创新,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企业家和科学家结合问题,就是我们呼吁多年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我认为科学家不是把实验室的成果推向市场一公布就完了,而是要找到具体的应用市场,让市场去牵引科研方向。

完善生态体系 创投力量为创新“保驾护航”

无论是企业的创新实践,还是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与生态的保障。浙江赛创未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辉,从创投视角为晋江融合创新提出了专业建议。

浙江赛创未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辉:所以我第一个建议就是,我们现在要建立一个精准的数据库,第二个建议就是刚才说的,已经成立专班了,我觉得这个专班里面,可能要有一个三年行动计划。

从本土企业的创新实践,到科研团队的技术赋能,再到创投力量的生态构建,多方力量的碰撞与交流,让此次“企业家日”“人才日”活动成为凝聚共识、明晰路径的平台,使“企业家+科学家”的融合共识更加坚定、合作路径更加清晰。

当前,晋江正以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国家级单项冠军、87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以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连续5年年均增长超20%的创新动能,朝着“近者悦、远者来”的创新活力之城迈进。未来,随着政企才资的同向发力、深度协同,“晋江经验”必将在融合创新中焕发更强生命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晋江方案”,书写更多“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