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街道:文旅融合绘新卷 乡村振兴谱华章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25-08-31 查看数0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而文旅资源,正是乡村最独特的“魂”与“韵”。近年来,灵源街道积极推动区域文旅融合,让文旅产业成为撬动城乡社区发展的“金钥匙”。

近日,灵源街道举行“新晋讲·镇镇有声”灵源专场宣讲活动,主题为“激活文旅资源,赋能乡村振兴”,邀请了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领域有深厚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一线“乡村振兴带头人”进行宣讲,共同探讨如何推动灵源乡村振兴事业进一步发展。作为核心实践区,灵水社区坐拥3A景区灵源山与中国传统村落双重资源,千年古刹与数百栋明清古厝相映成趣。如何让这些资源“活”起来?社区给出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答案。

灵源街道灵水社区党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 吴明筑:灵水的资源优势就在于我们3A景区(灵源山景区),上面有个千年的古刹,还有本身我们灵水它是中国传统村落,里面有几百栋明清的古大厝。我们这边作为政府这一块,相当于抛砖引玉的作用,实际我们还要结合我们本地的乡贤、华侨、企业共同来参与灵水传统村落的保护,然后让它活化利用起来,带动居民收入,服务居民。我们也实地走访挑了一条线路出来,那接下去,我们就围绕这条线路来打造这个文旅。

以文旅融合推动社区发展,是灵源街道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大举措。近年来,灵源街道深挖辖区文旅资源禀赋,积极策划“寻五‘古’丰登,逛灵山秀水”乡村旅游品牌,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将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带动乡村产业升级,增加村民收入、改善乡村面貌,通过乡村旅游进一步带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灵源街道大山后社区是其中一个受益者,近两年通过有效盘活社区闲置资源,大山后社区不仅文体旅事业得到有效提升,也带动了社区环境改善、居民增收。

灵源街道大山后社区党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 王波渟:比如说像增加村财收入,就是盘活旧资源的利用,比如说旧小学的盘活,十多年没利用,我们盘活起来给第三方,也是用于教育跟培训,然后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以前的那个菜市场都没利用好,每年收入都不足20万元现金,盘活给第三方,投入不低于700万元,每年增加收入60万元现金。

文旅融合的东风,也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作为“晋江古法酱油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吴华清的工厂从单纯生产,逐步转型文旅体验项目,有效打造企业发展新空间。

“晋江古法酱油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吴华清:最早我们是做酱油生产的一个小型工厂,我们从大概五六年前开始,慢慢一步一步地做了文旅方面的尝试。我们街道一直会帮我们做一些宣发,宣传跟传播,我们社区也一直在关心我们酱油文化的升级,能不能赋整个社区,让它激活整个社区,带动更多人来到我们社区,进行一个文旅的体验。相信随着游客的增多,整个社区的配套跟体验项目也会越来越完善。

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老字号,灵源万应茶更早探索“生产变文旅”,非遗制作到现代化生产的全过程,既为灵水古村落文旅“加码”,也让产品销路更宽。

灵源药业生产部经理 蔡金钩:灵源万应茶,它作为一个国家级的非遗,可以给我们的灵水古村落,起到更好的一个加码作用。那对我们灵源万应茶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游客来参观,他了解到灵源万应茶,包括说扩大这个产品的销路。

文旅融合不仅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更能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既可以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也有力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接下来,灵源街道将更好地把文旅资源的“潜力”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实力”,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笑容更甜。

灵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洪彬鍫:整个泉州,现在整个文旅都是做得非常好,那我们要抓住这种风口,抓住这种机会,充分地挖掘我们的文旅资源,要形成我们文旅的一些品牌,最后还是要把人流吸引过来,有流量就产生价值,最终就其实最受益的是我们的广大的百姓,达到这种富民强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