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撬动伞企向文创多功能发力
近年来,晋江正通过工业设计助推制伞企业从传统订单生产模式向多元文创领域转型,以创新驱动拓展市场新需求,开启制伞行业新赛道。
在2025年“优安纳杯”晋江海峡两岸大学生专场设计营上,来自海峡两岸的16名优秀学员,经过市场调研、头脑风暴、方案深化和设计实现等环节,围绕“文旅韵脉”“国蕴”“智能+”“随心所欲”四大创新命题,最终呈现了32件令人惊艳的设计作品。其中,陕西科技大学和长春工程学院的设计学子展示了一款在景区场景中使用的“景语伞”。
陕西科技大学学生 王景祺:我们设计的这款《景语伞》是一款景区只能讲解的一把晴雨两用伞,主要运用在各大露天户外景区,游客能够边拿伞遮阳避雨,并且在相应的景点,能提供讲解的功能,伞的握把处有一个呼叫功能,特别方便一些迷路的人群以及老人能够让景区的工作人员及时地帮助指引他们。
据了解,此次设计营的学员,将企业命题通过传统文化转为现代设计语言,更针对行业痛点进行分析,作品增加了市场调研、客群分析、产品成本分析、产品预定价等细节,增强了设计作品的完成度和落地性。
长春工程学院学生 马礼康:来到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在设计方面,一些设计想法、设计思路还有团队合作。我们两一起搭配,完成了四件作品。我觉得这里的人文环境也都很好,人都很好,我也很喜欢这个地方,我希望在这个基础上,以后会更加努力,实现我想成为产品设计师的理想。
承办了12届设计营的优安纳,已经实现了多款产品落地转化,比如手电筒手柄伞、风扇伞、渐变伞面等;从同质化竞争到差异化发展,也为企业揽获了不少新订单。
优安纳首席技术官 正高级工程师 丁敬堂:这个活动能够让年轻的群体给我们提供一些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包括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提供给我们,这些年差不多80%以上的设计作品都有落地,落地之后呢,就是说有在市场销售得很好。
晋江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伞业产业集群,产品60%~70%销往海外,如何让这把“小小的雨伞”撑出新的空间,工业设计提供了新的机会。雨相伴伞业今年第七次参与设计营,今年他们把更加开放的设计命题,进行跨界融合。
雨相伴伞业国内市场部经理 张伟明:我们今年主要是以跨界融合一些创新为主题,我们总共给学生3个命题,第一个是以平面设计,第二个是结构设计,第三是创意设计。第一个平面设计,是结合我们目前的状况,可能需要一些这方面的东西。第二个结构设计,想去改变一些我们原有传统就是结构。创意就是说看未来更有可能会再去开发这些东西。
通过连续多届举办晋江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营,雨相伴实现了五款产品落地转化,其中一款平面设计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雨相伴伞业国内市场部经理 张伟明:比如一个伸缩的,就是收起的面积小,打开面积大,那这一款目前来说也是我们公司才有这款产品,可能(销售)十几万把应该是有的,就没有落实一个真正的一个数据,就是外贸的应该也是有一些客人有看中,也就是拿我们国内市场的现货去填充他们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