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陶瓷重镇的华丽转身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17-05-22 查看数0

在很多人印象中,磁灶就是一个烧瓷砖、卖建材的地方,福厦路沿线遍地是陶瓷厂和冒着黑烟的烟囱。但如今,磁灶变了,曾经的大烟囱不见了,现代化小区和绿色环保新产业园拨地而起,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省典型。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陶瓷重镇的华丽转身。

下午两点半一上班,磁灶镇便民服务中心就陆续迎来了办事群众。这个窗口是晋江新奥燃气公司在磁灶设立的一个服务点。

晋江合兴陶瓷有限公司员工 王滨兰:没有这个窗口,我还不知道在哪里(买)呢!

磁灶镇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 黄振杰:煤改气以来,磁灶的(建陶)企业都要用天然气了,用天然气,他们每次都要去青阳那边办理业务,很不方便,我们就特意从青阳那边请了新奥燃气来进驻我们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这是磁灶镇近年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体现,也是磁灶推行“小城镇、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的一个缩影。磁灶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磁灶15年来的产业变革及体制机制改革密不可分。2002年,磁灶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镇,迎来了高速发展的30多年之后的第一个突围机会,也让磁灶第一次停下脚步对自身体制机制和发展战略的不足进行系统反思、总结和改进。自此,磁灶先后抓住省级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泉州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等发展契机,主动谋划发展思路,促进产业转型和城镇建设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磁灶镇党委书记 黄延艺:首先是理清思路。为了有效破解环境和产业下行发展的压力,当时就提出了“产城融合”。应该说是确立了产城融合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也明确了“三个一”的发展定位。

“三个一”,就是建设一个包括高端包装印刷和转型升级以后的建陶产业在内的现代化产业基地,以及一个商贸物流中心和一个现代化新区。针对陶瓷行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情况,镇政府启动新一轮技改提升,在建陶企业生产中积极倡导以天然气替代传统烧煤模式,“腾笼换鸟”,以技术改革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磁灶加快形成以包装印刷基地为中心,以陶东路、延泽街、火车站连接线、318县道为发展轴的“一心四轴”格局,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如今的磁灶,二产、三产并驾齐驱,产城融合也取得重大进展。十五年间,磁灶的城镇化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

 磁灶镇党委书记 黄延艺:应该说这15年来,磁灶的发展和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工业的总产值,增长了587%。镇财政总收入,提高了641%,群众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过去的15年,是磁灶镇探索推进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15年,也是磁灶推进产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融合的15年,磁灶的经济社会、民生事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跨越。2001年到2016年,磁灶镇财政总收入从1.26亿元增长到8.3亿元,税收收入从1.08亿元增长到7.2亿元,工业总产值从47.34亿元增长到32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