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民俗伴您过大年之: 年节糕粿
过年过节,蒸糕做粿。糕粿是年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供品,是闽南人过年常吃的点心茶配。从预示着“发财”的发粿,到有着“年年高升”寓意的甜粿,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富足生活的愿望。
闽南人每逢各种年节,做发粿是最重要的厝内的重头戏。据说,发粿做得好不好吃与漂不漂亮还是衡量一个闽南媳妇贤惠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洪爱治:地瓜刮完,洗干净了,切成小块,放入蒸笼蒸15分钟,然后取出来放入盆中,加入面粉,加入白糖,不停的搅拌
灵水的洪爱治阿姨告诉记者,在发酵时,需要在地瓜面粉啇上盖上一块湿布,防止面团形成硬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温度,使其更快发酵。发酵时地瓜面粉啇会均匀产生气泡,使得面粉蓬松,制作出的发粿更加松软可口。
本台记者庄培源:我们的发粿是不是发得越大,裂纹越大越好?
洪爱治:是啊,“发”是衡量发糕是否做成功的一个标准,差不多也快好了,我们来去把发粿抬出来。
本台记者庄培源:哇,很成功啊,很篷、裂纹很深啊,小朋友,快点来吃。
洪爱治:别着急,别着急,我们先装饰一下,点个红在吃。红色是闽南人心目中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闽南人常用点红来寄托兴旺发达的愿望。
本台记者庄培源:点红,这个我会,我来我来。
“年糕”的闽南语发音与“年高”相似,寓有年年高升之意,是颇受闽南人喜爱的传统小吃,闽南一带将它称为“甜粿”、“过年粿”,每年过年前,每家每户都要蒸蒸煮煮,忙活好几天,准备好“甜粿”。
曾辉婷:以前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做甜粿,但是现在大家都比较忙,蒸手工甜粿的人家越来越少,但是还是这种手工甜粿最正宗最有年味。
曾辉婷介绍,制作甜粿流程是,首先将糯米洗净浸泡10小时,磨成米浆,再加入白砂糖充分揉拌,使砂糖完全溶化,待米浆产生良好的糯性,倒入事先抹好花生油的模具中,最后,将模具放在蒸笼蒸熟。
曾辉婷:甜粿的制作看起来起来简单,其实不管是浸米,还是捣米,粉和水的比例,蒸煮的时间,火候的控制等等细节上都颇具讲究。
一块甜粿,承载几代人对年节糕点的心血,依然坚持着这门手艺的曾辉婷,始终遵循着祖辈的传统制作工序,保持着甜粿正宗淳朴的年味。与甜粿一样,炸枣同样深受大家的喜欢。在闽南,有一些喜事或者年节都少不了这些色泽金黄的炸枣,比如家里面有娶媳妇,孩子周岁等等,都会炸炸枣分给亲戚朋友,预示着幸福美满。过年期间,许多人家都会自己炸炸枣作为祭拜的供品,也可以当成茶配来招待亲朋好友。
吴式加:在我们闽南,年间前后许多人会到家里拜年喝茶,说到喝茶,肯定少不了茶配,炸枣就是一样非常有我们闽南特色的茶配,因为炸枣很油腻,配上我们闽南的铁观音,刚好可以解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