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民俗伴您过大年之:新年里的木版年画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18-02-19 查看数0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贴年画、迎新春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它不仅给予人艺术的享受,还寄托着祝福新年吉祥喜庆、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那么具有闽南风韵的年画有什么样的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新年里的木版年画。

说起晋江的木版年画,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东石镇的蔡建昌,作为晋江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之一,蔡建昌从事木版年画创作已有40年。他雕刻的《哭嫁》、《火鼎公婆》等一幅幅年画,均以闽南民俗为基础进行创造,作品惟妙惟肖。

年画手艺者 蔡建昌:我们这个地方是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三种文化相融合,产生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我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 所以我对家乡很热爱。你自己熟悉,才能画得好。

传统年画分为绘制、刻板、印刷三个步骤。通常闽南木版年画体现出的特点是:整体构图饱满、尤其是线条细腻圆润、造型真实,经常以简单的红、黄、绿几个颜色,来烘托画面的氛围,富有装饰性。

年画手艺者 蔡建昌:写初稿、修改画稿、定稿以后、然后复制在木板上面//刷红的作用是,刻的时候容易区别,以防有的地方没有刻到,如果是原本的梨木刻下去,区别不大  如果刷了一层红色的 刻下去就很明显。

这一块块看似简单的年画,实际制作起来却颇费功夫。在定稿、勾线之后,就来到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雕刻。按照图案线条,一刀一刀地刻。严格说来,年画的刻制,需要手工艺人丰富的经验去把握。

年画手艺者 蔡建昌:肯定是有讲究的,比如要先内后外 先刻里面细节部分再刻外面的轮廓//比如刻那些眼睛,要先刻眼珠子,然后刻其他的,不然你先刻外面,里面剩一小块,就不好控制。

当木版刻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印刷。用滚筒给木版上色,在均匀地把宣纸铺在木版上,用拓印的工具印刷均匀,确定每个部位都上色了。慢慢把纸张拉起来,一幅木板年画就算完成了。

年画手艺者 蔡建昌:龙是吉祥的图案,用来装饰“天公灯”的,“天公灯”的两边。

精美的木版年画是融雕板印刷工艺和彩绘工艺于一体的传统艺术,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2008年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泉州(晋江)木版年画起源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最为兴盛,由于历史原因,古老的木版年画并不多见。当前,晋江博物馆所收藏的年画有八仙、福禄寿、天妃送子等吉祥画像,蝴蝶杯等戏剧画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晋江市博物馆馆长 吴金鹏:馆藏年画比较多,木版少。这些年画是旅港同胞许晴野先生捐赠的。当时他捐了114幅,它的时间主要是清末到民国。几乎涵盖中国年画产地的作品。包括泉州漳州闽南地区 还有台湾香港。别人没有的东西,他都有(收藏)。我们利用这套年画,作为晋江市博物馆比较有特色的馆藏,尽可能到各地展览,最北到过黑龙江,向南去过贵州。

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进一步做好木版年画传统艺术及工艺的保护传承,目前该项目正积极申报晋江“非遗”。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传承和传播这样的技艺,让大家可以再次感受到闽南传统木版年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