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标本兼治 再塑水韵侨乡
水污染综合治理,一直都是备受群众关注的问题。随着晋江河长制的全面铺开,“河长组团治河”成了河长制一大亮点。
在罗山街道苏内社区,记者看到,一支队伍正穿梭于梧垵溪河道两侧,他们是社区义务护河队。
罗山街道苏内社区义务护河队队员 曾清海:看到有人扔垃圾,都是顺手把它捡起来,早上看到水如果比较脏,我们就反映给上面,是不是还在排污水。
2017年,晋江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市、镇、村“三级”、“市级总河长、镇(街道)级河长、河长办公室、河道警长、村级专管员”“五层”的河长组织架构,将河道治理的责任分解到个人。得益于河长制的实施,如今的梧垵溪水质有了很大改观。
罗山街道苏内社区党支部书记 曾金龙:就是说有河长就变成一种责任,做一个河长就有义务责任保护这一条河段,治理的污染物,或者是企业乱排放涉水企业,包括生活用水,就是说我们有责任去做好这些工作。
河长制责任到人,层层递推,从而强化源头管控,让晋江不少“受伤”的流域重新焕发生命力。内坑加塘溪的变化尤其大。
内坑镇副镇长河长办主任 刘铮铭:加塘溪之前5公里多的河道淤积严重,这段很多居民区工业区,先做五清工程、建筑垃圾、淤泥、暗管、生活垃圾等。
内坑镇在成立河长办以后,多管齐下推进加塘溪综合整治,成效日趋明显,而曾经守护村庄的百年老树也被保护起来。
内坑镇副镇长河长办主任 刘铮铭:接下来做河道微景观 提升群众参与程度和高校合作规划古树林公园。
内坑镇加塘溪村民 黄树林:这一段如果做起来,再加上政府有听说要做一个旅游景点,我们也是非常欢迎,俗话说可有开发土就会肥,没有人来就没有办法,有开发村里就会发展。
据了解,下一步,晋江将围绕生态环境质量这一主线,2018年度计划投资20.2245亿元。其中生态水利工程包有33个项目,包括河道整治工程、蓄水补水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包共36个项目,包括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处置、污水纳管;景观提升工程包共20个项目,包括营造沿河绿道、打造天然水系、促进城市提质;日常管理综合项目包共58个项目,包括建设智慧水务、强化监督管理、完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