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东石镇:仁和故里新文明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19-08-13 查看数0

今年来,有着“仁和故里”之称的东石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平台,依托深厚的人文优势、强大的志愿队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落地生根。

在东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阅览室,一群孩子正围坐在一起读书,而他们的家长就坐在旁边陪伴。像这样的亲子阅读,已经举办了很多场。

家长 陈玲珍:这个地方我觉得真的挺好的,真的不错。小孩子多看一些书肯定比较好,总比玩手机玩电脑这些有害眼睛的,还是比较好。

陈玲珍说,过去,他们想办这样的活动也找不到合适的场地,自从有了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里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了。

晋江市东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负责人 张百隐:我们镇的文体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我们东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个实践所的一楼,是一个仁和大讲堂,二楼有一个家风家训的展馆,三楼就是我们的南音馆,四楼就是东石镇非遗展示馆,五楼,就是龙江畔读书社。

实践所的设置紧紧围绕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的目标。原本闲置的场所,如今成了东石镇又一个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构建,离不开六支特色小分队的默默付出。

晋江市东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负责人 张百隐:我们现在整个实践所大概有6个特色小分队,一个是理论宣传小分队,文艺服务小分队,另外一个就是仁和警队,还有一个就是健身体育的,还有一个就是慈善爱心,包括移风易俗。

各方资源的聚合,为文明实践活动注入了“活水”,也让仁和故里展现出新时代文明。而这股文明新风正吹向东石的各个村落。在东石镇塔头刘村,“佛生日”变文化节的做法,就十分备受欢迎。

晋江市东石镇塔头刘村支部书记 刘永进:我们就是把每一年的佛生日,以前大操大办的旧风陋习给它禁止掉,现在换成举办一些文体活动,比如说拔河,文艺汇演,还有跳绳比赛,亲子活动//通过这些文体活动,让村民把时间用在这些文体活动上面,这样就减少了我们村民因为办佛生日宴而产生的一些交通治安上的问题,把这些避免掉。

移风易俗,关键不在“移”,而在“易”。事实上,用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替换过度铺张的佛生日宴,正潜移默化地转变着乡村文明。比如,用于扶贫助困的钱多了,参与集体活动的时间也有了,邻里乡亲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正因如此,塔头刘村平时也会组织不少文体活动,村民们业余可做的事情丰富了许多。

晋江市东石镇塔头刘村支部书记 刘永进:我们农村相对夜生活比较少,以前好多人就是在打牌、喝酒,我们就组织了一些文艺团体,比如腰鼓队、舞龙队,现在组织这些队伍以后,村民参与活动,就能丰富他的生活,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给改变掉。

抽掉一块鄙陋陈规的“砖”,补上一片清新风尚的“瓦”,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思想层面翻新家园,每个人都是“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