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见证一座城的开放与包容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21-08-04 查看数0

华表山南麓,绿树掩映。坐落于绿色山林间的,是名扬海内外的草庵。这座宋元时期泉州城远郊的摩尼教寺,系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寺中的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举世无双。

草庵,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以结草为庵而得名。公元9世纪,伴随着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迎来众多信奉摩尼教的波斯商人和法师,他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摩尼教传入泉州,在远离城区的华表山传教、结社,开启了摩尼教在泉州长达数百年的“活跃期”。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南宋时期,泉州在推动海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对这些外来信仰摩尼教的人是一种包容(的态度),同时用中国文化进行融合。所以元代的时候,草庵的这些摩尼教徒就依崖刻雕了摩尼光佛像,同时也把这个草构的房子改成石构的房子。

在泉南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摩尼教并不是一成不变,在它演变为明教的过程中,积极吸收当地道教、佛教等宗教的成分,并由此来吸引群众。

晋江文化人士《晋江草庵研究》作者粘良图:当时摩尼教改称为明教,实际上它仍然是保存着它的教义,它本身这个“明”字就带着“日”跟“月”,也是一种光明的象征。元代雕刻的摩尼光佛造像,人们给它一个评语,叫“道貌佛身”,就是说它既有道家的风格,也有佛家的风格。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以其珍稀的价值,屡屡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吸引世人的眼光。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来到晋江考察草庵,认为它是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最大成就”。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沿途考察了15个国家和地区,在1992年的二月份来到了泉州,其中有个点就是来到草庵。他们认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的发现,是这次考察最重大的发现,具有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意义。

文物静默无言,却是最好的见证。作为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与发展的珍贵物证,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与泉州本土文化的融合,显现出宋元泉州这一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

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泉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肤色,来到泉州,他们都可以把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信仰带到泉州来扎根。这样不同的文化交流互鉴、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繁荣的、和平的、和谐的一种局面,这些都是泉州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一个文化的影像。

近年来,为实现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地有效保护,我市投入2亿多元,对草庵主体建筑进行整修、加固,对草庵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复建龙泉书院,使遗产周边环境与其相协调,为遗产价值阐释与展示提供条件。与此同时,市民们也在默默地保护着草庵,传承和守护着草庵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