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践行科教兴国战略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姚学锐是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这天下午在课后延时时段,他和小伙伴们继续来参加科技类校本课程学习。
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姚学锐:我学了两年,我觉得很好,学习机器人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几年,在学生培养上,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开展三级课程落实科技教育,学校还定期开展电脑制作比赛和各项科技创新和智能设计比赛,培育肥沃的科技教育“土壤”。
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管理负责人黄襄旺:这一些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我们学生对科技的认知,以赛促学,在广大学生心目当中播撒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营造一个比较浓厚的科学学习的环境,推动我们学校科技教育的稳步持续健康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还成功申请到福建省首批人工智能项目校,将会受赠一批面向低中高不同阶段学生的人工智能器材,至少600名学生可以直接享用受益。
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管理负责人黄襄旺:现在学校也正在投入建设三间人工智能的专用室,在十一月份投入使用,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在三到五年的时间之内,打造一个结构更合理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的一个课程体系。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强国最核心的就是要建好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晋江一中下足了功夫。
晋江一中党委副书记蔡清涵: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我们的名师,招进一些素质优秀的老师,特别是我们几个部属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引进之后,我们在教师成长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成长计划,包括我们各级培训。
在强大的教师队伍支持下,晋江一中积极开展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助推人才培养,为清华北大等名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
晋江一中党委副书记蔡清涵:我们将努力构建党建引领、各方面协同的这种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也希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提供人才支撑,贡献一份我们大一中人的力量。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一个与时俱进、任重道远的奋进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晋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晋江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新增教育用地约2553亩,累计投入28.8亿元,建成165个项目,新增5.37万个学位。除此之外,我市始终坚持教育公平惠及全民,坚持“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两为主”“零门槛”确定260多所定点学校,推行来晋务工人员子女积分优待入学政策,每年安排1000个公办学校积分优待学位,保障义务教育阶段92.1%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教育脱贫攻坚有效落实。
面对教育发展体量大、生数多的问题。未来,晋江将建设全生命周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优质教育、优质师资供给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