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珍:笔耕不辍 翻译让“外国人看得懂”的国学经典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20-10-23 查看数0

在咱们晋江有这么一位七旬老人,他1969年从厦门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先后在龙岩、武平和晋江从事英语教学。2005年,他从养正中学退休之后,便开始翻译国学经典,目前已经完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山海经》等译作,他就是养正中学退休教师吴国珍。

今年已经75岁的吴国珍住在厦门的一个小区中。半个世纪前,他从晋江来到厦门上大学。 当时,年轻的他选择了英语,从此 和英语打了大半辈子交道。2005年, 吴国珍 从养正中学退休后,便决定要完成一个心愿——翻译儒家经典《论语》。

退休教师 吴国珍:比如有个词,你拿了十本书来看,它表达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古文一个词 要翻译现代文,要花很多时间,还要大量去查询。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论语》很早就走出国门,目前市面上《论语》译作有三十多部。最早传到欧洲的《论语》是由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用拉丁语翻译而成。在诸多翻译的版本中,19世纪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的版本被认为是权威的版本。不过在吴国珍看来,这个版本也是有瑕疵的。他找来了十几个版本,吸取精华,摒弃不足。

退休教师  吴国珍:全世界有三十多个人(翻译论语),这些我们都必须看,我看了十多本,他们有优点,我们就吸收,有不够的地方我们就改正,比如有些关键词,仁义,我们就借用理雅各的翻译,他对这些词的翻译已经进入我们的词典了。

标题二:心中有读者  国学经典译作获业界认同

2011年,吴国珍完成了《<论语>最新英文全译全注本》一书,全书60多万字,而他阅读所做的笔记就有50多万字。

退休教师 吴国珍:这本书翻译出来, 我们找了几十个出版社,他们都觉得说很不错。

最后福建教育出版社为吴国珍的书出版。更让吴国珍更高兴的是,当时他的一个学生将书稿寄给当时英汉语翻译研究会会长潘文国教授时,得到了潘文国会长的高度赞扬。

退休教师 吴国珍:他对我的评价就是一句话, “心中有读者”。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我有一种想法,我一定要让外国人看得懂。所以这一点达到以后他就很满意。

潘文国会长的力挺让吴国珍这本译作在翻译界被认同和接受。2013年,该书也被国家汉办推荐为孔子学院读物。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吴国珍接连又翻译了《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书籍,并且把这些书籍赠送给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图书馆收藏。

标题三:尽一份力  以译文助力家乡事

虽然身在厦门,但吴国珍不忘关心家乡。得知晋江成功获得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举办权,他非常高兴,并向晋江捐赠了两本翻译的国学书籍,希望可以成为“世中运”的赛事礼品选项之一。

退休教师 吴国珍:我有个学生有本著作成为金砖会议的礼品书,我是受他启发,我的书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世中运的礼品书呢,我把这个跟出版社一讲,他们也说可以。

这两本译作是吴国珍为参加国际书展而修改的纯英文的版本。为了更加适合中学生阅读,吴国珍又用了半年时间进行修改,让译文更加简练。

退休教师 吴国珍:希望作为礼品书的一个选项。我们是晋江人,应该为晋江的事情高兴,还要尽一份力量。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降至”,两千多年前孔子描述的晚年生活,成为了吴国珍的真实写照。这份情怀,这份坚持,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