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员建言献策 守护网络餐饮“舌尖上的安全”
在实地走访了多家外卖店家后,观察员们了解到店家在食材存放、厨房卫生、人员操作等环节的规范程度不一。那如何更好地保障网络点餐者“舌尖上的安全”呢?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观察员们也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据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目前我市有外卖平台9家,其中美团、饿了么未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其余7个平台为乡镇微信公众号订餐平台,全市有外卖商家约1.2万家,主要入驻美团、饿了么平台。对于外卖店家,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线上线下一致监管”原则,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持续推进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外卖平台、外卖商家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完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尽管主动有为应对,但对于网络餐饮店家的监管,仍存在一些难题。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许丹璐:一线监管力量不足。目前我局19个基层市场监管所在编在岗人员152人,而我市现有入驻各外卖平台的餐饮服务单位约1.2万家,人均监管外卖商家74家以上,人均监管工作量大,监管力量不足。
把好食材关加大抽检频次
此外,外卖商家的主体责任意识也有待加强。如何更好地推动外卖店家有序健康经营呢?观察员觉得,首先要把好食材关。
观察员市政协委员蔡金潮:重点就是食品的源头,食材的安全性问题。还有就是制作流程、制作场所,还有包装盒、包装设备这些的监管。
对于观察员关注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加强了抽检频率。
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总监陈俊达:我们也是全覆盖,包括批发环节、零售环节,还有餐饮环节。后续我们也在考虑网络抽检的问题,特别是网红店。
做好培训提高主体责任意识
在食材加工、烹煮过程中,从业人员的穿着、操作规不规范、外卖食品使用的餐具等,这些都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对此,观察员说,巡查中发现的类似问题,相关部门应一律严查。
观察员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蔡荣生:因为这个我们都有法规,一定要查他(她)。今天看了好多(餐饮店),就连操作的(人员)都没有戴口罩。
如何加强网络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观察员认为,在市场监管局发挥职能作用的同时,也应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协会自律管理,督促餐饮商家落实主体责任。
观察员市政协委员梅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蔡于洋:对于平台这些商家的培训管理方面,建议要加强一些。每年每个季度组织一次或者半年组织一次,加强对他们的行为规范、操作的管理。
观察员市餐饮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忠初:我们自己协会也有培训,我们外烩现在一直在推行有证上岗。
线上线下“明厨亮灶”打造互联网+监管模式
实地走访中,观察员看到部分网络餐饮商家经营场所面积小,先天条件差,观察员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这一类商家的整改,同时软硬件上配齐“明厨亮灶”,让商家的经营行为向社会大众公开。
市政协办副主任林水清:特别像我们外卖的,你们看它的厨房一般都是比较闭塞的,都是安排在里面的话。那么这个对我们监管它是不利的,比如你要搞这个外卖的话你要落地窗,比如说可以看到你厨房里面在做什么。
观察员市政协委员蔡金潮:互联网+新的网络手段应该充分地运用,我觉得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
观察员许晓东:对这些不规范的外卖商家,我们市场监督管理局是否有网上的投诉渠道,让我们市民朋友有一个相应的投诉。
针对观察员提出的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表示,市民如若发现网络餐饮“脏乱差”现象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或关注“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众号,点击右下方“投诉举报”12315。
高违法成本倒逼业主规范经营
目前,多数外卖商家入驻美团、饿了么平台,这一类平台在泉州乃至晋江均未设立分支机构,市场监管局对其采取的监管手段比较有限,对平台的约束力较小。观察员认为,监管对象依旧是线下商家,对于商家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其违法成本。
观察员市人大代表庄烜炜:比如说我这个过期的食材,你们怎么处罚或者是处理或者是关闭。这个如果提高这个犯罪的成本,他(业主)就怕了。你这个在餐饮行业你违规了,我给你信用(降低)。
观察员市政协委员李明锋:把他(经营业主)身份证登记起来。今后如果把它取缔了,下一次要再登记,身份证就不可以用了。十几个部门过一下,你有任何问题就过不了。这也是一个方法方式。
此外,有观察员建议,市场监管局加强对重点商家、重点区域、重点类别网络餐饮商家的监管。对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收集观察员的相关意见,严格网络餐饮许可审批,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力度,结合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加大对 “网红店”、“网红食品”的抽检力度,同时探索创新社会共治手段,加大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整治的宣传力度,适时曝光一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探索引入第三方职业检查员,对外卖商家开展食品安全辅助巡查,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