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节目——晋江盛产“学霸”

来 源:编辑:发布时间:2023-05-18 查看数0

晋江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历经1200多个历史春秋,勤劳、智慧的晋江人民创造了丰硕的晋江历史文化,孕育出许多民族精英、国家俊才。历史上晋江会读书的人非常多。“5·18”国际博物馆日,我们把目光转向晋江历史上的“学霸”们。

本台记者 王啸波: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前两个呢,日子过久了总是会遇到的。第三个呢,人生总是要经历一回,而金榜题名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够达到了,更何况是高中状元。不过说起考试,低调的晋江人可以说是不遑多让。据史料记载,明代时,莆田、晋江还是全国进士人数最多的两个县。那么,历史上晋江出过几个状元呢?有人知道吗?

新晋江人 唐思雨:历史上的状元,应该也有好几十位吧,反正感觉这边的人还挺聪明的。

市民 吴文华:晋江应该是个人才很多的地方,具体几位(状元)我也不太清楚,应该至少有一两位吧。

市民 陈展锋:晋江历史上的状元,好一点,估计有没有接近十个人,或者说不到十个人,十个以内。

本台记者 王啸波:哇!穿上这身状元服,顿时让我精神抖擞,有一种高中状元,光耀门楣的感觉。科举制度作为古代的“高考”,能给士子们提供展现才学、进入仕途的绝好机会。历史上晋江究竟出过几个状元呢?答案马上揭晓。

晋江文化学者 粘良图:我们晋江在历史上出了11位状元,包括文武状元,然后我们的进士有1000多人,所以称为“千人进士县”。“千人进士县”在全国是比较少有的。

晋江文化学者 粘良图:当时能够考上状元,除了说他的文章写得好以外,因为竞争非常大,所以说这可能要祖墓冒青烟,他才能取得上。

本台记者 王啸波:古代的科考,每三年一次,能高中状元,那应该算是祖上保佑,三生三世修来的福分,或许也正是难能可贵,每一个状元郎在金榜题名时算是登上人生巅峰了,绝对堪称“学霸”。

晋江文化学者 粘良图:在晋江能够有这么多的状元,就说明晋江人杰地灵啊,有很好的文化基础。我们这边从宋朝到明朝的时候,一共有出过十几位的宰相,就是说比较少见。宰相当时是大学士嘛,你必须要从那个翰林院里面去挑选,那翰林院是什么,就是“学霸”。就是说你要从这些秀才里面去考中进士,大概就是万里挑一。

本台记者 王啸波:历史上,晋江还出现过一家子“学霸”的,那就是曾公亮家族。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考取进士,后荣登宰相。曾公亮次子曾孝宽、曾孙曾怀也是进士出身,曾公亮四世从孙曾从龙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了状元。

晋江文化学者 粘良图:宋代的时候,因为我们闽南这边比较远离北方的战争,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当时这些对外贸易很兴盛,地方的经济就比较繁荣,这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又有一些地方官员,比如说王十朋这些,他们就很重视地方的文教。明代的时候,也是鼓励这个文化教育。政府有一条鼓励的制度,就是说你考上秀才以后,那政府每个月有给一个粮食补贴,另外一个就是说家里面可以免除一部分的地税或者徭役,这个对于地方上重视文化,这个也是有很大帮助。尊师重教在晋江成为一种很好的风气,这个风气就是一直传承下来,到现在还是这样。比如说很多华侨,他首先愿意捐款投入的就是什么,就是这个地方上的文教事业,对晋江的这个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本台记者 王啸波: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在这,我们也祝愿所有的考生能做一个新时代的“学霸”金榜题名,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