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手做“拳头母” 解锁家乡味觉密码
近日,晋江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内,百余名中小学生化身“小厨神”,亲手制作闽南传统美食“拳头母”“水丸”,在烟火气中传承舌尖上的文化基因。
活动现场,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副会长张俊评结合实物讲解“拳头母”的由来。并向学生们展示“三揉九捶”古法技艺。
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副会长 张俊评:拳头母是从深沪水丸演变而来,做猪肉丸子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猪筋,黏在手上,为了不浪费猪筋我们把猪筋跟肉泥搅拌。做出不一样形状,形似拳头又带着猪筋。所以我们就叫筋头母,后面谐音慢慢叫,就变成了拳头母。
学生们分组围坐体验完整制作流程,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将肉馅捏成一个个小巧玲珑、形似拳头的丸子,尽管同学们的手法略显生疏,但大家都做得十分认真。
学生 洪晓勇:我会把今天所学到的拳头母,分享给家里人制作和品尝,让家人知道拳头母的非遗和文化。
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副会长 张俊评:现在非遗进学堂是让这些同学来了解我们传统的美食文化,以前传统是怎么做的,丰富他们课余生活,让他们了解我们晋江的美食文化。
此次“拳头母”制作进实践基地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晋江美食文化的距离,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