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账”没“到账” 警惕外贸订单新骗术
25日,晋江警方对外发布了专门针对贸易公司实施诈骗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方式,提醒外贸企业主注意防范。那么,诈骗分子用的是什么伎俩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民警的剖析。
近日,某外贸企业主王女士在阿里巴巴外贸平台认识了一名香港“采购员”。对方使用支票向王女士汇款,并编造借口要求王女士代他付另一笔货款。王女士收到6.46万美元来款挂账消息,误以为真实到账,于是帮对方代付了25万元货款。结果,挂账来款突然撤销,王女士才发觉被骗。
晋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 曹红光:支票是真实的,编号你能查得到,也能通过银行转账,但是它其实是可以撤回,24小时内可以撤回,所以这个欺骗性很强,我们以前经常说的“空头支票”,这个其实就是典型的“空头支票”。
警方介绍,近段时间以来,像王女士这样被骗的外贸企业主有不少,主要原因是大家对境外支票交易规则不了解,让诈骗分子钻了空子。
晋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 曹红光:做贸易的这些人对支票的制度不是很了解,他把那个到账理解为我已经可以使用它了,但其实不是,它这个所谓的“到账”和“入账”是两回事。
民警介绍,在香港,支票入账和到账之间会存在24小时的核账时间。根据香港支票营运操作特点,这笔资金在入账至到账时间点期间,付款人是可以随时撤销此笔支票交易导致资金无法到账。
晋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 曹红光:如果说你这个支票给我,我就会收到这个信息说有一笔钱到账(入账),那我可能就会误解,平常我们钱到(入)账是不是就认为说我可以用了,但支票这个不行,在24小时内,如果没有被撤回就可以,如果撤回了就没到账。
警方提醒,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种类、手段五花八门且不断翻新,对于一些涉及境外贸易的要更加小心甄别,牢记取款转账多留意、多三思,避免轻信上当受骗。
晋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 曹红光:“到账”和“入账”是两个概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我们在做贸易的时候,对方是提供支票,那我们一定第一时间跟银行核实这笔账,这笔支票到底有没有到账,这个是第一要务,核实完之后,再去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如果没有,那就要催促对方把这个钱到账之后,我能实际使用,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