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培文用行动传播梅溪河畔的书香
磁灶人吴培文是一名文史爱好者,也是晋江市地方志学会理事,一直以来,他都致力于磁灶当地人文史志的保护和传承,用实际行动讲好磁灶故事,传播晋江好声音。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大家好,我叫吴培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磁灶人,现在是磁灶梅溪书院的一名“园丁”。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家谱是承载一个家庭,一个宗族里面的使命。不仅仅是记载这个家里面出现了多少个男丁,多少个人,不是的。它的书写方法是根据字序表。
在磁灶镇下官路村的梅溪河畔,有一个梅溪书院,负责人吴培文正在给志同道合的文史爱好者上课。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我们平常就是轮流来讲课,各有所学,我们讲的传统文化,比如说村志,史志、历史,国学经典讲得比较多。
2021年,常年在北京经商的吴培文回到家乡磁灶,成立了梅溪书院。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是我自己的家里面的房子,我就腾出这套房子出来做书院。当时的初心,就是写书,写磁灶的人文、历史、山川,磁灶的故事,用磁灶的声音讲磁灶的故事。
书院里有七八千册藏书,很多都是爱看书的吴培文多年来的积累,一部分则来自同好们的赠书。书院也成为了他们的文化交流平台。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真的是不光在书中与古人对话,在书本外与当代人对话,是一种很开心的事,也能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吴培文从年轻时候就开始经商打拼事业,但他从没有放下对文学历史的热爱,经常买书来阅读。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我是从(20世纪)70年代骑着自行车,从磁灶去厦门乃至于到福州去买一本书,我(20世纪)80年到90年代的时候,家里面曾经藏有一万本书以上。
近年来,吴培文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在文学创作和文史研究上,特别是对磁灶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有记载的就是找图书馆、档案馆,没有记载的我就一个脚步一个脚步去寻找,去挖掘,探访。我一边挖掘,一边采风,一边书写,是很开心的事。
去年以来,吴培文还开始编撰一本《梅溪志》。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这个比村志的架构要更大,因为它牵涉到7个行政村的村史,所以它既是村志,又是乡志。磁灶的历史、沿革,吴姓的来源,磁灶陶瓷的制造历史,还有磁灶的古今、人物、山川,还有手工艺,大概分成七八个板块,还有爱国华侨。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一开始写的时候,有些人不理解,也不愿意为之付出,觉得修什么志,我们过好日子就行了。我们去采访,有些他们也会拒绝,(说)没空,没时间,或者是条件不成熟,原因一大堆,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他们也慢慢认识了,慢慢知道修志的重要性,在一起参与的有二十多个人。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这个是磁灶历代的名人获奖以后,福建的巡抚,还有泉州的知府送的牌匾,这个是清朝的,明朝的就少一点。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手头的资料素材也比较少,就是很多地方都要去找,当时当官的都在外面,那么采访难度就比较大。在本地只是口头流传,没记载,书写就不能光凭口头语言来采纳,所以这个费了比较大的心思。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把每个角落,每个村流传比较久的文化故事给它抄下来,尽量挖掘出来,尤其那些是传闻没有文字记载的,这方面我们多做一些工作,讲好我们磁灶家乡的故事。
文史爱好者 吴培文:我是生于斯长于斯,通过书写梅溪志以后,留给磁灶的子孙后代,让他们对磁灶的历史,过去的人文历史的了解,也同时告诉子孙后代,要珍惜人文,要珍惜我们磁灶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也是想把磁灶的文化介绍出去,让世界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