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少年”系列报道 云峰中学:突破场地局限 让学生“动”起来
- 23-11-04 20:50:00
创办于1996年的云峰中学是一所农村独立初中校,尽管受校园运动场地限制,但学校依然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学生体育运动全面发展。而作为专业体育运动学校,晋江市少体校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天的“奔跑吧!少年”系列报道,我们一起走进云峰中学和晋江市少体校,看看这两所学校的如何做好体育教育。
这天下午,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云峰中学的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开展跑操、拔河、定点投篮、足球射门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云峰中学学生 邓丽玲:学校开展的这些锻炼活动,能够帮助我们强身健体,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
云峰中学校长 张为瑟:跑操我们坚持了十几年了,虽然场地限制,如果是在运动场,受灰尘的影响,我们绕着我们的建筑物,每个年段一个方阵,口号响亮、队伍整齐,每天用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跑向每一天。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在云峰中学校园内,体育组的老师们也带着一股拼劲,钻研各种体育运动,以跑操、五祖拳、引体向上等项目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特色创新、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逐步形成学会、勤练、常赛、精测“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
云峰中学校长 张为瑟:我们把引体向作为核心力量的锻炼,我们体育老师也去钻研,通过辅助一定的工具,把这引体向上作为学生核心训练、提升体质的关键项目。
云峰中学学生 许镒鑫:我本来的体质是比较弱的,在云峰中学这三年的学习和锻炼中,提升了很多,从刚开始的一千米不及格到现在的满分,单杠(引体向上)从入学体测的一个变到现在的八个。
或许,云峰中学的校园不是最美,运动场地、设备欠缺,但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和同学们对运动的热爱,同样让这所农村校蓬勃向上。
晋江市少体校:强化人才培养输送助力体育事业腾飞
运动无处不在。在晋江市少体校内,每天下午学生结束文化课程后,便跟随教练开展专业的体育训练。
晋江市少体校学生 李能:更多的是集体凝聚力,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一起有目标、有前进,感觉有朋友在陪伴,练得更起来,比自己练好,也不会那么内向,大家都是开朗活泼。
截至目前,晋江市少体校共开设击剑、游泳、武术等18个训练项目,除本部外,外设14个训练基地,25个班队,教练员24人,在训学生达700余人。今年已向省以上训练单位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2人,泉州市体校、体工队32人,在全国赛以上共获得冠军12人,福建省锦标赛获金牌28枚。
晋江市少体校校长 张志丹:晋江市以少体校训练为抓手,扎实推进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始终坚持体教结合,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常年紧密联合。采用“教练下项目、项目下学校、学校建基地”的方式,建立以市少体校和“市队县办“、“市队校办”的体育训练基地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特色训练网络,持续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体教双赢”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生成长方面,晋江市少体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在运动方面的表现,也注重培养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
晋江市少体校校长 张志丹:我们在培训他们体育技能以外,对他们的文化课程我们也是丝毫不敢放松,他们都是下午上完第三节课,第四节课过来,或者是下午上完课才过来训练的,他们平时又要抓学习、又要抓运动还是蛮辛苦的。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晋江籍运动健儿林超攀、黄芊芊、陈情源、陈芳佳勇夺5金,再次展现了晋江市少体校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的卓越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