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木偶“飞”杭城 千年艺术绽新辉
- 25-09-17 18:36:41
十指翻飞间,木偶被赋予生命;方寸舞台上,艺术跨越千年。一台戏,八十人,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只为两个小时的完美绽放。9月11日晚,福建省晋江市大型新编传奇木偶剧《一鹤“飞”》,作为全国唯一入选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的木偶戏参演剧目,在杭州市红星剧院惊艳亮相。这也是晋江戏剧作品首次登上中国戏剧节这一国家级艺术殿堂。
该剧以江湖艺人杨一鹤的荒诞悲剧为主线:他轻功卓绝,却被官员借太后寿诞之名层层吹捧为“仙鹤”,最终被迫从70米高塔“飞”下献寿而殒命,以嬉笑怒骂的剧情直指权力异化下的人性迷失。剧中“是这一声一声欢与呼,推一鹤一步一步近幽冥”的台词,道尽群体盲从对个体的吞噬,引发观众对名利、责任与自由的深度反思。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穆海亮:因为它跟现实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而且这里面有非常明显的讽刺性,观众可以从这个作品当中看到我们生活当中,像这样滑稽可笑的荒诞的事情,可能每天都在发生,所以看的时候可能会心照不宣。
晋江掌中木偶戏有着悠久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舞台,大世界;五指乾坤,一人千面。操偶师的手不仅仅是“操纵”木偶,更是将自己的灵魂、情感和生命力灌注到那个没有生命的木偶之中。
为了让掌中木偶戏这一非遗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走到更多年轻人中间,《一鹤“飞”》在剧目创作上大胆创新,将南派掌中木偶的细腻技艺与当代舞台美学深度融合,打破年轻人对传统木偶戏“老套”“陈旧”的刻板印象,呈现更具观赏性的舞台效果。
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 尤天相:这一次的《一鹤“飞”》,叫无缝连接表演区,就等于说我们的观众受众力不只是100号人、200号人,我们要把这个小木偶大舞台,搬到我们当今最先进最大的剧场里面,我们可以容纳观看1000多号人的这种表演形式,等于你坐在剧场上,就是在看一部电影。
舞台上,木偶表演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幕后,近八十人的团队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主舞台35人,现场伴奏乐团44人——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没有一个人有丝毫懈怠。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身兼多职的“多面手”,从木偶操纵、配唱到道具布景的快速更换,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不容有失。作为一场全程无缝衔接的大型剧目,演员们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在短短几十秒的音乐间隙,整个团队要通力合作完成场景转换。这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稳扎稳打的基本功,是整个团队反复排练养成的默契,更是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 尤天相:从无剧本到有剧本开始设计,从去年到今年一系列的创排这个《一鹤“飞”》,拿了很多奖,但是确实也辛苦,辛苦当中同志们团结一致,还有来自各个专家、各级领导的关爱支持,我们觉得值。
从8日抵达杭州,凌晨上一个剧目剧组刚刚拆台完毕,晋江木偶团队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他们考察表演舞台、安排道具布景、确定演员站位定点,在没有空调的后台,一遍又一遍地排练到半夜。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走位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数的汗水,只为在舞台上呈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让观众感受到木偶戏的独特魅力。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穆海亮:对这个木偶戏本身来说,我们的演员技艺的操作非常的娴熟,在推进剧情、塑造人物、传递情感(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祝贺这个戏的演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戏,艺技融合偶中戏,悲喜交集人间情,非常好的一个作品。
演出结束时,剧场内掌声雷动,如汹涌的潮水般久久不息,观众们沉浸在艺术的震撼中,久久不愿离去。
戏剧爱好者 刘先生:老师们演绎的好,真的把每个人物刻画的特别逼真,就让你不由自主的(感觉)木偶就是人,人就是木偶,人偶合一。
新编传奇木偶剧《一鹤“飞”》导演 傅磊:这次能够走到中国戏剧节,我觉得这是木偶艺术的荣幸,也更是对木偶年轻人的一种激励,让更多的观众知道,在晋江有这样一个南派布袋木偶戏。我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能够带他们走到更多更远的路上。
夜色中的红星剧院,掌声渐渐散去,但艺术带来的震撼却如涟漪般在人们心中回荡。方寸舞台之间,演绎着千古传奇;五指乾坤之中,尽显文化自信。从闽南到江南,从传统到现代,掌中木偶这门古老的艺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