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中学:深耕科创教育 铺就拔尖人才成长之路

  • 25-11-13 18:44:13

作为晋江教育的标杆校,养正中学始终以“培育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依托百年办学底蕴与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起从基础培养到高阶孵化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科技强国”等战略输送更多优秀后备力量。

近日,在养正中学新校区,几名学生围在水池旁,对刚刚在国际赛事中获奖的水下机器人作品进行提升调试。据了解,前不久,2025年“海鲈鱼”国际青少年水下机器人挑战赛(福建赛区)在福州举行,在这个被誉为水下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奥林匹克”的赛事中,养正中学的学生斩获佳绩,刷新了中学组历史最佳战绩。其中,高二年学生侯凯明和林振强联合创作的参赛作品获得了一等奖。

晋江市养正中学学生 侯凯明:这是我们制作的水下机器人,整体是用PVC水管来制作的,用了四个电机,用来做抓取跟释放的。这是我们一个物理学原理,通过这个齿轮,来带动前臂的收跟放,从而实现抓取的功能。

晋江市养正中学学生 林振强:我们整个(研制)过程持续了两周到三周左右的时间,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比如说像一些焊接,这个时候,老师就会给予我们帮助,给予我们这些专业知识的讲授。

依托赛事实践,养正中学的科技教育正实现从课堂到真实场景的跨越,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逐步成长为兼具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

晋江市养正中学学生 林振强:我通过这次(参加比赛)也对机器人的研究有更多的经验,我想我会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接触人工智能,去感受科技的熏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

晋江市养正中学学生 侯凯明:这一次我们是将我们平时所学的知识,融入我们生活中,让我对这种机器人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以后大学的方向可能也会更加倾向于机器人、人工智能、工科这种方向,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据了解,作为2021年“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拟建设学校、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养正中学始终致力于将最前沿的科技项目引入校园,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学校不仅积极链接顶尖科研力量,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智能制造学院等高校深度合作,建立“高校——中学”协同育人机制,还投入专项资金为学生创造“随时能动手、随处可实践”的科创环境,组建由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科创指导团队,全方位打造科创人才培养“强引擎”。

晋江市养正中学教师 曾达颖: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这种科技教育,恰好是把人工教育和国家课程,以及地方课程,我们自己本校的特色以及学科校本课程的一种融合,对于他(学生)个人,无论从实践上或者是从创作上,是一个非常好地推动,也直接或间接地去加强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一种真实应用。

未来,养正中学还将继续深化科创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科创拔尖人才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为高校、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后备力量。